李建軍
【摘 ?要】隨著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數感”就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我們都不免會跟“數”打交道,而數感就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一種意識,它能夠使人們更為靈活地感知數、運用數,并進行“數學的”思考。因此,本文從立足情境創設,提供感悟環境;引導自主探索,體驗數感規律;重視估算訓練,提升學生數感三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感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對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數學基礎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良好數感逐漸受到了諸多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數感是準確把握數字與數字之間關系的一種能力,小學生只有具備這一能力才能逐步掌握數學學習技巧。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一、立足情境創設,提供感悟環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小學生很難在數學學習中投入較大的積極性。而學生積極性不足不僅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還會造成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缺乏。所以,教師要想解決這一現狀,就應該立足情境創設,為學生提供感悟數感的環境。在情境中,抽象的數學知識不僅能夠變得生動、具體,還能使學生更準確地感知到數學中“數”的存在意義,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小學生的數感。當然,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創設適當的情境,從而滿足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雙重需求,進而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數感環境,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數感意識。
例如:在學習“運算律”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在進一步理解加法、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中更準確地感悟數感的存在,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對情境創設這一方式的應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某新華書店銷售的三種圖書的價格,這三種圖書分別是《數學故事》《科幻故事》《成語故事》,價格分別為12元、15元、18元。展示完這些信息后,我隨即開展了一個小型的討論會,要求學生們談一談自己從三本書及其價格中獲得了哪些信息?能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將學生引入了買書的情境之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一段時間過后,一些學生提出了“買三本書一共需要多少元?”“如果有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買三本《數學故事》需要多少元?”等問題。顯然,在買書的情境之中,學生積極地進行了自主代入,并在提出問題中對數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作用。在這一基礎上,我將學生進行了分組,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了這些“數”在加法與乘法中的意義。之后,我要求各小組學生觀察自己寫出的算式,并順利引入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同時要求學生嘗試進行運算,并分享自己的各種方法,從而使學生在運用“數”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了數感,更在現實情境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導自主探索,體驗數感規律
數學學習的重點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所以教師要想助學生一臂之力,就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機會,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再輔以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到數感的規律,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數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進而建立起數感。當然,動手操作不是向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學具,讓學生自主操作,而是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學生設計切實可行的動手操作方案,從而在確保能夠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體驗到數感的規律,并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建立數感。
例如:在學習“認識方程”的過程中,考慮到這是學生第一次認識方程,更是學生由算數思維邁向代數思維的新起點,所以為了能夠使小學生快速接收這一抽象的知識,學會用字母表述數,掌握方程的相關知識,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索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體驗到數感規律。為此,在教學之前我便對該課內容進行了分類,確保能夠在循序漸進中展開教學。
因此,為了能夠在滲透符號意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我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和目的。為此,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圖,圖中的小朋友正在跟媽媽比年齡,已知條件為媽媽比兒子大26歲。在展示出圖后,我便將學生集中到了一起,要求學生用手中的筆畫出圖形,如:孩子2歲時,媽媽28歲;孩子3歲時,媽媽29歲;孩子4歲時,媽媽30歲,以此類推。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我還要求學生在畫完后與其他學生一起談論一下,如果孩子的年齡為a歲,那么媽媽的年齡應該如何表示?顯然,通過自主探索與動手操作的結合,學生們逐漸體會到了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意義,這對于學生更為深入地體驗數感、提升數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重視估算訓練,提升學生數感
估算是培養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數學學習中,估算的應用都是十分廣泛的,通過估算,我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結果。小到學習用品的購買,大到銀行的存款,估算知識都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提高又將直接作用于小學生良好數感的建立。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感,就應該重視估算訓練的作用。為此,教師要積極付諸實踐,不斷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訓練內容。當然,為了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估算訓練內容,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強化對數據的認識,提升自身的數感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提升百分數數感,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教學過程中的估算訓練,以提高學生的百分數應用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這句話,隨后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從而將學生引入了百分數的學習中。帶學生認識百分數的過程中,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百分數帶學生認識了何為百分數,如:班級中的男女比例、中學生的近視率、海陸面積比例等。
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借助估算訓練滲透數感培養,我還為學生準備了不同層次的估算內容,并引導學生展開了訓練,使學生在訓練中了解到百分數的重要性,并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感。在估算訓練的題中,既包括較為簡單的中國男女比例,也包括一些標有各種內容的劃分成小扇形的圓形圖,還包括以圖來估算沙漠面積、耕地面積所占陸地面積的比重。通過不同程度的估算訓練,學生不僅對百分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在這一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數感,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感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循序漸進中提升。教師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感,就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引導,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自覺地理解數、運用數,才能真正掌握數學思考方法,并將其付諸實踐。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