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續蓮

摘 ?要:寧夏從2015年開始進入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點省(區),2016年及以后入學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后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國家教師資格統一考試。生物學教學論是生物科學(教師教育)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查的內容。但是該課程的開課時間滯后于教師資格考試,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師范生教師資格考試的要求,因此,從調整課程的開課時間,修訂教學大綱,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方面對課程進行了改革。
關鍵詞:教師資格;“國考”;生物學教學論;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1-0140-03
Abstract: Since 2015, Ningxia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pilot provinces (region) of the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Students who are enrolled in the normal majors of full-time general colleges in 2016 and beyond are required to take the 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e Examination(NTCE)before they can apply for teacher qualifications. Biology Teaching Theory is a main curriculum for the biological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major, and i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ubjec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in NTCE. However, because the start time of the curriculum lags behind NTCE, its content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TCE. Therefore, the curriculum has been reformed in three aspects: adjusting the start time, revising the syllabu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teacher qualification; 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NTCE); biology teaching theory; curriculum reform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職業的準入門檻,從2001年開始,我國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師范生畢業直接獲得教師資格,非師范生可以通過考試申請教師資格。這一舉措在擴大教師遴選范圍,選擇樂教、適教、能教的從教人員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為了進一步強化教師資格證書在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作用,2013年8月,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要求師范生也要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簡稱“國考”)才能取得教師資格證書,而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是教師職業準入的前提條件,如果師范生在畢業前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就不能參加特崗等招聘考試,不能進入教師行業。這對師范生提出了極具挑戰性的要求。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實施方案”,寧夏從2015年開始進入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試點省(區),“2016年(含)以后”入學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后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國家教師資格統一考試。從2016年起,全國范圍內逐步全面實施新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因此,師范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以及每門課程的內容都要盡可能地滿足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的需求。
一、生物學教學論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學教學論課程是生物科學(教師教育)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必需學習的課程,也是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主要考查的內容。但是學院目前所使用的生物科學(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2013年修訂的,生物學教學論課程的“教學大綱”是2014年修訂的,當時并未充分考慮到師范專業學生參加教師資格“國考”的需求,以致于生物學教學論課程的開課時間,教學內容以及與相關課程的前后順序等都與教師資格考試有一定沖突。
(一)生物學教學論的開課時間滯后于教師資格考試
目前,生物科學(教師教育)專業的生物學教學論、微格教學與教學診斷、課標解讀與教材研究等課程都安排在第六學期,即大三第二學期,這些課程都是教師資格考試所要考查的內容。教師資格考試一年2次,一般來說,每年上半年3月份筆試,5月份面試,下半年11月份筆試,12月份面試。考生筆試各科成績合格并在有效期內的,方可報名參加面試。筆試內容包括“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三個科目。目前,我院生物科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只能在第六學期學完生物學教學論等課程后,參加11月份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如果考試通過了,就可以參加下一年5月份的面試,并能在畢業前取得教師資格證。但是,因為教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并不高,如果部分學生考試不通過,在畢業前可能拿不到教師資格證,將影響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選擇。所以,生物學教學論課程的開課時間有些滯后,不利于學生參加“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
(二)生物學教學論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教師資格考試的要求
“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及大綱(試行)”規定,“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考試內容包括學科知識,教學知識和教學設計三部分[2],其中教學知識和教學設計所考查的大多數是生物學教學論課程的內容,少數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標解讀和教材研究、教育科學研究等課程的內容,具體內容見表1。
由于生物學教學論的課時非常有限,只有32學時,知識體系中并沒有包含教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的所有內容。例如,“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合理選擇和利用課程資源”,這兩個知識點不僅是筆試時“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所要考查的重點內容,還是師范生面試所必需的知識,但是“生物學教學論”卻未涉及“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合理選擇和利用課程資源”等教學內容,所以,“生物學教學論”課程還不能滿足師范生參加“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的需要,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改進。
二、生物學教學論課程改革的基本內容
(一)調整課程的開課時間
根據前面的分析,生物科學(教師教育)專業第六學期開設生物學教學論課程,不利于師范生參加“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因此,在2018年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將生物學教學論課程調到第五學期,以便為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爭取更寬裕的時間。
(二)修訂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要調整生物學教學論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修改教學大綱來實現。根據生物學教學論知識內容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大綱進行了修改調整,具體內容見表2。
由于以前“第五章中學生物學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包含的內容較多,授課時間較長(8學時),知識體系不夠合理。現在把本章內容拆分為兩章,將教學內容聯系比較緊密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作為一章,即“中學生物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而將“中學生物學課堂教學評價”單獨列為一章,并在“中學生物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壓縮非重點內容“教學設計的層次”,以及與前面內容有關的“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等內容的教學時數,節省出來的時間,增加“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等教師資格考試必考的內容。這樣便可以使本課程在保證知識體系較完整的情況下滿足師范生教師資格考試的需要。
(三)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為了使生物學教學論課程能夠更好地滿足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書、就業應聘及勝任將來的教學工作等多重需求,除了對課程的開課時間、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改進外,還需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適當的改進。
1. 運用網絡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現在幾乎每門課都存在教學時數較少而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容較多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運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將生物學教學論建成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教學資源,更多的交流互動機會,使學生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彌補課內教學時數不夠的不足。
2. 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資格考試,不僅要考查學生理解,記憶知識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教育教學相關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可以結合往年教師資格考試試題,加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2015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試卷中的材料分析第29題,給了一段材料,然后讓學生回答“(1)結合上述材料,簡述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2)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這兩個知識點都是教師講解,但是如果考試時,碰上這樣的考題,學生不一定能很好地解決。如果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解答這道題來學習“學情分析的內容和方法”,學生便會對此內容有更清晰的認識,效果一定比老師單純講解好得多。結合往年教師資格考試題來學習理論知識,既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理論,也能讓學生了解歷年教師資格考試的題型和內容,為教師資格考試奠定基礎。
3. 聘請優秀中學教師,進行示范引領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的最終目的是為中小學輸送高質量的師資力量,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素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生物學教學論教學中還可以聘請優秀中學教師或者擔任過教師資格考試考官的教師,為師范生開展有關教師資格考試的專題講座。例如,我們在2015年11月聘請銀川一中的劉英波老師為學院師范生做了題為“打造高品質微課堂”的講座。劉老師以“光合作用的過程”為例讓同學們模擬面試授課,在此基礎上分析如何在備課時間有限、而且沒有多媒體手段的面試教學中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的講座,師范生對面試的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學一線教師對中學生、中學教材及教學都非常了解,而且還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通過舉例、展示、講解等,讓師范生對課堂教學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引領師范生形成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擔任過教師資格考試考官的教師,還可以將考試要求及考生常出現的問題介紹給師范生,使他們對教師資格考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結束語
教師資格“國考”雖然給師范生提出了極具挑戰性的要求,使師范生在校期間多了一項新任務,多了一個考試內容,這也是師范生磨礪師能的大好時機,申請教師資格證的過程可以督促他們對學過的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溫故強化,這個過程也為他們將來的就業應聘及從事教學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師范院校及綜合院校的師范專業應積極為師范生的教師資格考試創造條件,提高師范生教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確保師范院校為社會輸入大量高素質的教師。
參考文獻:
[1]樊華強.契機抑或危機——教師資格國考背景下師范院校教師培養審思[J].教師教育學報,2018(5):584-89.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及大綱(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