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虹
摘? 要:隨著現代媒體技術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途徑也實現了拓展。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應當一分為二看待,既要看到新媒體對于大學生成長、教育的優勢,也要看到新媒體對于大學生認識的消極影響。高校應當對于新媒體在校內的應用進行合理的干預,實現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引導。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媒體;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0-0164-03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dern media technology, the practical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lso been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It is necessary to see the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for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education, and also to se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ationally interve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and achieve positive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a; influence
現代媒體的發展,開闊了大學生的認識,拓寬了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渠道,但是互聯網事物不可避免都帶有雙重作用和影響,這給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帶來了挑戰。
一、現代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現代媒體一般統指互聯網發展下的新媒體,相對傳統媒體而言,它的傳播范圍更廣、傳播內容更多、傳播速度更快,這也使得大學生更迅速、實時、大量的接受到外在信息資源。對于大學生的學習、認識來說,他們需要大量的實時信息來拓展他們的視野、滿足他們學習的好奇心和愿望。但是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現代媒體,都不能完全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尤其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當下,新媒體的內容生產與傳播更是不斷挑戰社會和個人的底線。高校作為學生與現代媒體之間的聯結紐帶,應當承擔起引導現代媒體的積極作用推動大學生發展的責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載體功能和內容價值,去進一步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和實踐方法。
現代媒體作為媒體新形態能夠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場所,高校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首先應當強調對于大學生思想輿論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內容的掌控,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校內現代媒體機制,實現對于學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導,這一方面能夠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路線和教育內容上的方向,另一方面,高校開展現代媒體基礎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形成高校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能夠充分發揮現代媒體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支撐,同時現代媒體作為媒介手段能夠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能夠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容。
高校應當正確看待現代媒體手段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發展的作用,現代媒體不只是影響了信息和教育的手段和途徑,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現代媒體方式改變了大學生的交往方式,它讓大學生在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互動方式變得多樣化,新媒體手段可以成為大學生更好的發聲平臺,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成長需求應當予以尊重,并且虛心聽取大學生的一些需求和意見。現代媒體手段實現了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推動了學生對于外界信息的關注。無論是作為高校教育,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有的資源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發展的需要,現代媒體手段的應用成為高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新一輪創新發展的契機,大學生對于信息的需求和好奇,反映了大學生對于認識和學習的愿望,高校應當積極引導新媒體資源內容的創建和傳播,從而引導學生加強對于外界發展的關注和思考。現代媒體實現了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新媒體手段實現了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突破課堂的限制,現代媒體體系下的教學能夠做到跨時間、跨地點,實現了大學生對于學習資源的無限制獲取,從而幫助大學生的多樣學習。
現代媒體手段能夠成為高校新時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現代媒體具有信息量大、覆蓋廣、互動性強等特點,這不只實現了對于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的補充,也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和實踐上的創新。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體形式,能夠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范圍,通過對于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的互動和反饋,高校能夠及時的針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適當的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現代媒體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迎合學生發展的必然,高校應當抓住學生熱衷現代媒體這一特點,去開展多元化的、科技化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的多重教育。
現代媒體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顛覆,在于現代媒體改變了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機制和聯系機制。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強調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認識和學習,這種被動式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高校應當利用現代媒體手段去改變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內容的形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學習。現代媒體手段能夠成為連接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師生之間的“講與聽”,根本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發展要求,師生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中獲得同步的學習與發展,老師應當將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體驗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和有用性。師生利用新媒體手段進行互動與溝通,實際上也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真正價值,高校對于學生的發展引導,不只是教會他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還應當重視他們對于感情和人際交往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現代媒體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阻礙
現代媒體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但是現代媒體對于學生發展方式的改變不全是積極的,這是由現代媒體的特點而決定的。高校如果想要利用好現代媒體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就要正視現代媒體對于大學生發展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并且以合理的方式去規避這種消極影響。
現代媒體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方式,由于自身的認識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大學生很容易沉浸到現代媒體所編織的雜亂的信息世界當中。現代媒體的價值能夠實現信息傳遞的透明和快速,但是這也降低了虛假信息的生產和傳遞成本,當大學生無法辨識信息的真偽、無法正確判斷這些媒體資源對于自身的影響時,他的價值觀就會變得混亂,逐漸以虛擬來替代自己的現實世界。當現代媒體進一步拓展了大學生的認知渠道,它同時也給大學生的認知帶來了迷惑性,現實世界中本就充滿了無數的真與假,而現代媒體的自由性又無限的擴大了這種真與假,大學生對于繁多復雜的信息是好奇的,但這同時也是危險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搜尋自己關注的訊息,長此以往,自己的認知就會形成隧道效應,只認可自己所認可的,但是這種認可是短視的、狹隘的,也是絕對個人主義的。大學生無法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無法真正辨析外在信息的,自己也容易被外在所影響。現代媒體擴大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受教育方式,但是在簡單的人機互動機制下的學習很難做到過程上的監督,所以以現代媒體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取代傳統教學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課堂集體學習的群體壓力下、在老師的實時引導中,能夠盡量的規避學生在學習中的開小差,這起碼能確保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學生對于新媒體下的學習方式能夠產生一定的學習好奇心和學習動力,但是學生對于這種學習方式的關注可能放在媒體手段上,而并不是放在媒體手段下的教育內容上,當學生對于現代媒體教育手段的興趣下降,他的學習效果也會同步降低。
現代媒體給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帶來了挑戰,主要體現在在當下總體的高校教育環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條件下,很難徹底的有效的應用現代媒體技術,一是由于要實現完備的現代媒體機制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現代媒體下的教育成效卻難以評估,這給高校的投入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二是現代媒體的發展理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方法論上有一些沖突,高校很難把握好自由與引導的“度”,也就很難真正有效的落實新媒體的應用價值。高校在配置相關現代媒體手段和媒體資源的同時,應當配備專業的人才進行指導,但是高校教師一般都是兼任實踐新媒體教學的任務,對于新媒體的功能實現和價值導向無法真正的做到全面的管控,這主要是因為高校教師畢竟不是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無法在技術層面做到媒體資源和媒體運用的監督和管理。
現代媒體手段不只挑戰大學生的教育方式和發展方式,還挑戰大學生原有的人生哲學和價值理念,在對媒體資源的獲取中,很多信息都是與大學生所接受教育的理念、價值觀是相悖的,當不同的觀點、思想、價值觀相碰撞時,大學生會感到疑惑,甚至產生懷疑。尤其大學生自控能力以及認識能力不足,容易將自己帶入到享樂主義等消極的價值觀當中。大學生是未來的國之棟梁,當他們沉迷于虛擬空間時,他的現實發展就會變得墮落,這也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現實世界的道德準則以及高校的課堂教育、課堂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成為大學生實現成長的硬性機制,但是當大學生進入到現代媒體體系下的虛擬世界時,他的道德判斷和道德標準都會發生動搖,對于媒體信息的盲從說明了大學生并不具備完善的認知和道德觀。
現代媒體手段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由于現代媒體強調的是自由、開放、互動,高校很難重新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很多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適應不了現代媒體機制下的教育,這對于學生的管理和教育都產生了一些難度。在現代媒體下的輿論的掌控是困難的,大學生在新媒體下自由的發表觀點、自由的互動交流,這體現了他們的權利,但同時也隱藏著被輿論操控的危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對于大學生輿論的監管和引導,重視大學生思想交流和表達的有序。
三、提升現代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價值
高校對于現代媒體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應用,要重視對于現代媒體手段的“話語權”,充分掌握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的主導權,要以主流的價值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內涵去引領對于媒體資源的傳播,并且建立完善的校內信息的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學生不良的輿論,同時也要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道德素養和知識素養的提升。高校應當積極利用現代媒體手段去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參與到高校建設當中,學生在學校事務的參與當中,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實踐水平,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接受現代媒體給大學教育和學生發展帶來的轉變,不斷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革新化、時代化,引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開拓新的實踐手段,需要教育技術的革新,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產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中來。現代媒體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需要高校、教師、學生共同學習和提升自身的媒體素養,不斷發揮現代媒體對于自身發展的功能與價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大學生在現代媒體下的心理和行為的動態,當學生接觸到負面的媒體資源時,學校和老師應當開展積極的引導,避免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學生在現代媒體手段下所產生的種種行為問題,歸根到底是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問題。當他在現實中無法得到成長,就會選擇逃避在虛擬空間中,而這時外界的媒體信息很容易會改變學生原有的價值觀,高校在做好相關媒體資源在內容和傳播渠道上的監控的同時,也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善后工作。學生在成長中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一直伴隨著他,只不過新媒體手段成為了他心理問題爆發的突破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引導學生在信息辨識水平的提高,引導他們主動抵制不良的外界訊息,但歸根到底高校還是應當在學生的知識水平、道德水平的發展上做出適當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讓學生在自我道德標尺和自我認知標準下正確的面對外界媒體資源和信息。
高校應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媒體手段下的“軟著地”,用現代媒體手段和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方法和思想內涵。高校需要運用現代媒體資源和手段去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內涵和實踐目的,但同時要以現代媒體手段來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威嚴,讓學生在良好的現代媒體下的參與氛圍和互動氛圍中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熏陶,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自身的發展。高校要積極組建現代媒體體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現代媒體應用技能,充分掌握學生的發展需求,從學生的參與和互動中開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高校應當營造有序的校內網絡環境,加強校內網絡規范建設,加強校園局域網的科學化管理,使校園網絡環境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獲取訊息的需要,又做好適當的監管和引導,根據學生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平臺中作出的互動和反饋,高校要及時的做出引導。高校要運用網絡技術,對學生獲取的訊息進行一層過濾處理,及時關閉學生對于不良輿論、訊息的瀏覽和傳播,引導學生健康的網絡行為和訊息獲取。高校要將校內現代媒體手段和媒體資源打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烙印,將校內的新媒體建設同高校發展、學生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現代媒體的積極影響和作用。高校要將校內新媒體資源的內容豐富化、生活化,既要傳播和宣傳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導的價值觀和思想內涵,也要宣傳一些學生喜歡的文化產品,讓學生在學習和欣賞中獲取有益的文化精神熏陶。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好現代媒體的手段和功能,實現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校園管理模式下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發兵.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探析[J].求知導刊,2018(27):87-88.
[2]董進.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措施[J].學周刊,2018(29):5-6.
[3]張蕓,左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創新[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49-51.
[4]陳爽.自媒體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09-110,125.
[5]賈錚.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7(07):172-173.
[6]鄒洪杰.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以隱性逃課現象為例[J].高教學刊,2016(22):121-122.
[7]張健楠.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高教學刊,2017(19):173-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