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雅玲 陳其華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炎癥性疾病,本文介紹了陳其華教授基于”濕熱、血瘀、腎虛”認識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病機,針對本病濕熱夾瘀證,制定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基本治法,并創立經驗方前列清瘀湯,臨證加減用于治療濕熱夾瘀證慢性前列腺炎,臨床療效甚佳,為臨床中醫藥治療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慢性前列腺炎;濕熱夾瘀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前列清瘀湯;陳其華
[中圖分類號]R256.59[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11.011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中青年男性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炎癥性疾病,CP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疼痛、排尿異常和性功能障礙,且常伴有精神抑郁癥狀。由于該病具有發病緩慢、病情頑固、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特點,目前其作用機制、發病因素等尚未明確,導致臨床上西藥治療療效欠佳。
陳其華教授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二級教授、第三批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在CP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研究和造詣,且療效卓著。筆者有幸師承陳其華教授,侍診于側,思其精要,學有所獲,現將陳其華教授運用經驗方前列清瘀湯加減治療濕熱夾瘀證CP的經驗介紹如下。
1病因病機
CP屬中醫學“精濁”范疇,又稱“白濁”“白淫”“淋濁”等。《素問·痿論》云:“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人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證治匯補》曰:“精之藏制在腎,脾主之運化,升清降濁,脾失健運,濕濁內蘊,下注于精竅。”《諸病源候論·飲酒后諸病候》亦言:“酒性有毒,而復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滲溢經絡,浸溢腑臟,而生諸病也。”《諸病源候論·虛勞小便白濁候》曰:“勞傷于腎,腎氣虛冷故也。腎主水,而開竅在陰,陰為溲便之道,胞冷腎損,故小便白而濁也。”《醫學心悟·赤白濁》曰:“濁之因有二種:一由腎虛敗精流注,一由濕熱滲入膀胱。腎氣虛,補腎之中,必兼利水,蓋腎經有二竅,溺竅開則精竅閉也。”清代著名醫學家程鐘齡認為本病的產生,一為腎虛引起精關固守失職,敗精流注,游積精道:二為濕熱之邪下注,濕熱久蘊下焦引發淋濁。可見古代文獻記載的病因病機大致可概括為濕熱下注和腎精虧虛。
陳其華教授認為,該病發病隱匿,病程較長,癥狀輕重不一,病之初期多因濕熱蘊結,久則血瘀、腎虛。病因病機為濕熱、血瘀、腎虛。腎虛為本,濕熱、血瘀為標,并且臨床上往往虛實夾雜,濕熱和血瘀兩證同時出現,濕熱夾瘀證占CP患者的絕大多數。本病多由“精熱”“熱淋”等治療不徹底,濕熱余毒未清,蘊于精室:或房事過度,勞傷腎氣,以致腎氣虛弱,濕熱之邪外侵:或有手淫惡習、強忍房事,導致敗精瘀濁留于精室之內,氣血瘀滯而為患;或因平素久坐,以致局部經絡阻隔,濕熱內生,日久局部氣血瘀滯,運行不暢:當今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久易導致肝氣疏泄失調,氣機郁滯,加之煙酒無度,過食辛辣肥厚之物,致脾失健運,而生濕熱,蘊于精室,濕熱人絡,氣血瘀滯,導致本病發生。
2證治思路
濕熱夾瘀證CP臨床表現可有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小腹、會陰、陰囊、睪丸等處墜脹疼痛不適:伴有陰囊潮濕、尿道灼熱等。針對此證型,陳其華教授制定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基本治法,并創立經驗方前列清瘀湯,用于治療濕熱夾瘀證CP,臨證之時四診合參,隨癥加減,療效甚佳。
2.1 前列清瘀湯的臨床運用
基本方:土茯苓10g,敗醬草10g,黃柏6g,王不留行15g,延胡索15g,乳香10g,沒藥10g,薏苡仁20g,山藥15g,茯苓10g,柴胡10g,甘草6g。隨癥加減:尿頻、尿急、尿道不適者加車前子15g,燈心草10g;濕熱較重者加萆蘚10g,澤瀉10g;血瘀較重者加桃仁15g,紅花5g;熱象較重者加牡丹皮10g,赤芍10g,梔子10g;痛癥明顯者加三棱10g,莪術10g;睡眠不佳者加煅龍骨30g,煅牡蠣30g;精神抑郁,肝氣郁結者加香附10g,郁金10g;疾病后期濕熱已去,有勃起功能障礙偏腎陽虛者加菟絲子15g,淫羊藿10g,黑螞蟻10g,雄蠶蛾10g;偏腎陰虛者加女貞子15g,墨旱蓮10g;服用苦寒清利藥物后脾胃功能欠佳者加白術10g,白扁豆20g。方中土茯苓、敗醬草、黃柏共為君藥,可清熱利濕解毒:王不留行、延胡索、乳香、沒藥共為臣藥,可理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薏苡仁、山藥、茯苓為佐藥,可淡滲利濕、健脾助運,既可以輔佐君臣之功效,也能防止脾胃因日久清利而損傷:柴胡、甘草為使藥,柴胡作為引經藥,可引藥人肝經、調節氣機、清利通瘀,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之功效。
2.2 配合中醫外治
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特殊,因此,陳其華教授運用中藥內服的同時常根據患者不同病情和其他因素選擇不同的中醫外治法治療本病。中藥保留灌腸屬中醫外治法之一,直腸局部給藥使藥物從直腸黏膜吸收,有效成分迅速到達病變的前列腺組織。前期臨床觀察發現前列清瘀湯配合中藥保留灌腸對CP具有較好療效。中藥坐浴則主要適用于因久坐等原因導致的會陰潮濕、疼痛不適為主癥的患者,陳其華教授常配合外用消炎止痛洗劑(苦參、黃柏、蛇床子、地膚子、芒硝、寒水石等),將100mL藥液與溫水以1:5的比例兌于盆中,坐浴5-10min,該方法可發揮藥物與物理的雙重溫熱作用,從而改善臨床癥狀。中藥穴位敷貼是運用藥物刺激穴位,通過與穴位密切相關的經脈來調節全身經絡之氣、影響五臟六腑。神闕穴的位置則更加特殊,位于肚臍,恰是人體太極中心之所在。中藥敷貼于臍部可刺激神闕穴周圍的神經,通過神經體液的作用而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從而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陳其華教授常配合前炎止痛貼臍貼(丁香、紅花、黃柏、延胡索、冰片等)來治療CP,將敷貼貼于神闕穴,每次敷貼8h,每日1次,臨床療效甚佳。
3病案舉隅
患者楊某,男,27歲,出租車司機。初診時間:2018年1月10日。主訴:尿頻,伴小腹脹痛不適1年余。現癥見:尿頻,尿急,偶有尿道口刺痛,尿不盡,色黃,夜尿頻,2-3次/晚,伴有小腹脹痛不適,勃起無力,會陰部潮濕,納可,寐安,大便稀,不成形,1-2次/日,前列腺液常規示:WBC(+)/HP,卵磷脂小體(+)/HP。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西醫診斷:慢性前列腺炎。中醫診斷:精濁(濕熱夾瘀證)。治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處方:前列清瘀湯加減。藥用:土茯苓10g,敗醬草10g,黃柏6g,王不留行15g,延胡索15g,乳香10g,沒藥10g,薏苡仁20g,山藥15g,茯苓10g,柴胡10g,甘草6g,車前子15g,牡丹皮10g,赤芍10g,三棱15g,莪術15g。14劑,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囑患者清淡飲食。
二診:2018年1月24日。服上藥14劑后,患者訴尿頻,尿急,尿道口刺痛稍緩解,小腹脹痛較前減輕,夜尿次數減少,1-2次/晚,勃起無力,口干,大便可,納可,寐安。舌偏紅,苔薄黃膩,脈弦滑。續前方去牡丹皮、赤芍、土茯苓、敗醬草,14劑,煎服法同前。
三診:2018年2月7日。服上藥后,患者訴仍勃起無力,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大減,小腹無不適感,夜尿0-1次/晚,大便可,納可,寐安,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續前方去乳香、沒藥、三棱、莪術,加菟絲子15g,14劑,煎服法同前。
四診:2018年2月21日。服上藥后,患者勃起功能改善,無特殊不適,大便可,納可,寐安,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守前方,14劑,鞏固療效。
按:陳其華教授認為該患者屬精濁濕熱夾瘀型,患者由于職業因素久坐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又喜食辛辣導致濕熱內生,故治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方用前列清瘀湯加減。首診時加車前子清熱利濕,牡丹皮、赤芍清熱活血涼血,三棱、莪術活血化瘀止痛,以增強療效:二診時濕熱已有減輕,去牡丹皮、赤芍、土茯苓、敗醬草,以防清利太過傷及脾胃:三診時患者疼痛癥狀已明顯改善,但仍有勃起無力,去乳香、沒藥、三棱、莪術,加菟絲子溫陽補腎,以改善勃起功能障礙,故病癥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