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怡 方凱飛
摘 要:由于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導致教育懲戒范圍不明確,難于區(qū)分教育懲戒和體罰的界限。從行政法理的角度分析,教育懲戒權屬于公權力,規(guī)范行使教師的教育管理權就必須明確設立教育懲戒權。
關鍵詞:教師;教育懲戒權;立法;必要性
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城北實驗中學班主任黃老師被學生顏某用磚頭連續(xù)擊打頭部9次,陷入深度昏迷狀態(tài)。經仁壽縣公安局的警情通報稱,10月24日12時21分左右,學生顏某因不滿教師師黃某對其進行的日常管理,趁黃某從后門進入教室準備將手中雨傘撐開放在地上之時,用準備好的磚頭,從背后擊打黃某頭部9次,致其倒地不起。[1]近年來,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因為學業(yè)和日常在校行為規(guī)范管理產生的矛盾不在少數(shù),極端案例也屢見不鮮。
1 我國教育懲戒的溯源
教育懲戒在我國古代教育中一直客觀而普遍的存在著,我國歷代都賦予了教師至高無上的教育懲戒權。古代教師強調采用“當頭棒喝”、“戒尺”對學生進行警示教育,對學生實施適度的“小懲”、“大戒”。古代教師懲戒權形式多樣,常見的懲戒方式有:罰抄背課文、罰站門外、戒尺打手心、罰跪、退學等。
早在《禮記》中就規(guī)定,國學學生認真學習才可以順利結業(yè),或得官授爵。不認真學習或違反紀律和制度、不敬師長者,將要受體罰處分,學校會施以“教刑”,用“夏楚二物,手其威也”。[2]唐朝學規(guī)規(guī)定,凡犯過者,包括學業(yè)不勤、游處非類,凌慢有司,不守法度,聚為朋曹等等,皆開除學籍。[3]宋代《京兆府小學規(guī)》中規(guī)定,學生犯過按其過失大小進行懲罰,對十五歲以下的犯過學生實施“樸撻之法”;十五歲以上犯過的學生進行“罰錢充學內公用”;并且將各人的犯過記錄于薄冊。
南宋教育家呂祖謙在麗澤書院的“規(guī)約”中就有:“既預集而或犯,同志者,規(guī)之;規(guī)之不可,責之;責之不可,告于眾而共勉之;終不quan者,除其籍?!睂τ诜高^的學生,同學、教師通過規(guī)勸、訓責等手段,還是不能讓他悔改,就將會被開除學籍。[4]古代教育的懲戒不僅類型多,且極為嚴格;適當合理地教育懲戒對我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 國外關于教育懲戒權的規(guī)定
現(xiàn)在的國際公約和許多國家地區(qū)都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的教育懲戒權。例如英國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懲罰制度,經歷了全面禁止體罰、恢復懲罰、規(guī)范懲戒和完善懲戒四個階段。1986年,經英國眾議院表決宣布公立學校內的體罰是違法行為。1989年英國政府正式通過法律禁止公立學校體罰學生,從全面禁止體罰至2001年間,英國有百分之二的教師曾受到過學生的人身攻擊。于是在2001年,英國40多所學校的教師以及部分家長聯(lián)合起來向國家高等法院提起申訴,集體要求恢復教師和家長體罰學生的權利。[5]
2006年6月英國法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明確在校教師和其他部分教職人員可以使用法律對學生在校內外的失范行為進行合理的懲戒管理。自此,英國中小學校的學生紀律得以好轉。2014年2月英國教育部頒布了《學校中的行為與紀律》,細化學生的失范行為,優(yōu)化教師的教育懲戒權,以公平、合理、靈活地方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再教育。
美國從聯(lián)邦憲法、聯(lián)邦法律、判例法到各州憲法、州法律、普通法和各地區(qū)教育的政策、學校紀律,形成了美國教師懲戒權的法律淵源。教師必須根據(jù)州議會、地區(qū)教育局或學校規(guī)定來行使懲戒權;教師懲戒的合理行使不應也不得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超出普通父母對未成年人的懲戒。
美國的州教育法律對中小學教師懲戒形式進行了具體規(guī)定。美國紐約市對6-12年級的教育懲戒權在《全市促進學生學習行為期許》中根據(jù)學生違紀行為的嚴重程度將違紀行為分為五個等級,針對不同程度的違紀行為教師可以分別實施搜查扣押權、預防干預權、校內訓導權和離校停學權。
日本《學校教育法》規(guī)定:“校長和教職員工認為在教育上有必要時,可以按照監(jiān)督機關的規(guī)定,對學生和兒童進行懲戒,但不得體罰?!盵6]日本的《學校教育法》及《學校教育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guī)對教育懲戒的具體手段和形式進行了規(guī)定。除法律規(guī)定的教育懲戒形式外,還存在著不超出社會常識認可范圍內的事實上的懲戒。日本教育法雖然賦予了教師懲戒學生的權力,但如果教師實施了體罰,根據(jù)日本公務員法將會追究教師相應的刑事責任或民事責任。
3 教育懲戒權的法理分析
雖然我國并沒有明確設定教育懲戒權,但我國《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中都規(guī)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權。例如《教育法》第29條第4項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有權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第44條規(guī)定,受教育者有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管理制度的義務。《教師法》第7條等規(guī)定,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批評教育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充分發(fā)展。以上規(guī)定都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權,而教師懲戒權就屬于教師的學生教育管理權之一?!段闯赡耆吮Wo法》第25條規(guī)定,對于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學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管教;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按照有關規(guī)定將其送專門學校繼續(xù)接受教育。
在我國從事教師職業(yè)必須依據(jù)《教師法》規(guī)定參加全國教師資格考試并取得教師從業(yè)資格。國家舉辦教育和管理教育事業(yè),依據(jù)行政法理公立學校屬行政主體中的受委托機構,公立學校有行使管理教育學生的公權力。我國公立學校的性質為事業(yè)單位,教師取得教師資格進入公立學校工作實際是接受國家委托進行教育活動,是國家教育權的延伸。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的是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依其行政法理教師的教育管理權就是一種公權力,教育懲戒權同理也應是一種公權力。
4 明確設定教育懲戒權的必要性
4.1 明確教師懲戒權可以嚴格區(qū)分教育懲戒與體罰
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8條第2款規(guī)定,學校執(zhí)行紀律的方式應當符合兒童的尊嚴。第38條規(guī)定,應當確保兒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殘害,不受不人道、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明確指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追究其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從國際公約到國內法律都規(guī)定了禁止體罰學生,但由于教育懲戒權在立法上的缺位,造成了教育懲戒和體罰的界限模糊。應該通過立法明確教育懲戒的原則、實施條件、范圍、種類和形式,這樣才能明確區(qū)分教育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從根本上既賦予了教師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合法權限,又杜絕了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產生。
4.2 合理、適度地教育懲戒可以矯正不良行為
從文章開篇所論述的案例來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由于教師的教育懲戒權長時期的不明確,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不能在年齡較小階段就得以有效地規(guī)范,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一旦遇到教師的管理就會因逆反心理觸及不滿情形,甚至產生報復心理。
由于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沒有法律的明確設置,缺少法律層面上的實施保障,一些學生的失范行為得不到及時的矯正。
教師懲戒的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根據(jù)我國舉辦教育事業(yè)的要求,教育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涞娜恕=處熢诮逃^程中不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更擔負著對學生思想道德、行為規(guī)范教導的責任。教育懲戒就是當學生有不遵守課堂學校紀律、違反道德行為以及嚴重的欺侮、霸凌情況發(fā)生時,可以起到及時的干預和矯正效果。教育懲戒應是一種事前的干預權,而不是讓事情發(fā)展到觸及法律后交予警察和法庭。因此,適度、合理、合法地教育懲戒不僅能端正學生個人學習習慣,還能保持群體的學習氛圍;不僅能及時地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矯正,還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規(guī)范意識和紀律意識。
4.3 改變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的局面
2019年4月29日,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二中的兩名學生逃課到操場上玩耍。班主任楊老師將兩名逃課學生叫回,在四樓門廳內訓斥之時,用課本抽打了他們。5月5日,學校做出處罰決定,楊老師私自懲罰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決定予以楊老師停職一個月;向當事人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yōu),師德考核不及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
近年來,中小學教師們在懲戒權行使中面臨不少困惑,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原則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走向另一個極端——不敢批評、不敢管理學生。教育懲戒權的設立可以改變現(xiàn)在教師不敢使用教育懲戒的局面,也給予了教師教育的合法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四川仁壽被學生磚砸老師仍未脫離危險,家屬稱學生家長未現(xiàn)身.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019年10月28日.
[2] 王炳照.中國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P326).
[3] 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fā)展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P207).
[4] 鄧洪波.中國書院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4(P164).
[5] 楊光富.英美韓泰四國教育體罰現(xiàn)象透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3(9):31-32.
[6] 日本教育懲戒的立法與實踐[J].教育家,2018(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