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園網絡在不斷建設、發展和完善,大學生成為最大規模的網絡群體,成為網絡時代的弄潮兒,校園網絡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價值觀念。
關鍵詞:校園網絡文化;大學生;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隨著全球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繼電視、報紙和電臺三大傳統媒體之后的“第四大媒體”。校園網絡文化以校園網絡為傳播途徑,通過微博、微信、貼吧、博客等平臺將大量多元化的信息傳入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高校作為傳播先進文化的主要陣地,利用校園網絡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讓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一、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分析
(一)校園網絡文化導致部分大學生道德的缺失和法制意識淡薄
在虛擬的網絡中,部分大學生利用網絡的匿名性惡意攻擊他人,將大量低俗隱晦的消息及照片傳播到網絡平臺上,對他人造成精神上的傷害。還有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上隨意評論熱搜事件,甚至還發表不道德的言論。部分大學生在追求個性發展的道路上,個人利益急劇膨脹,忽視集體和國家利益,觸犯國家法律,最終走向監獄的鐵籠里面。校園網絡文化給大學生提供了可以展現自我個性的平臺,但也使個別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校園網絡文化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
多樣化的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造成了深刻的影響。隨著全球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大力宣揚西方文化的享樂思想、拜金主義思想和垃圾思想,大學生在先進和低俗文化、在傳統文化和開放的世界文化面前無從選擇;在道德和利益、付出和回報中徘徊,導致其價值取向趨向功利化。
(三)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社會責任感減弱
大學生可利用網絡學習知識、交友聊天、看視頻、打游戲、購物等,部分學生就過度依賴網絡,他們上網時間過長,沉迷于網絡。長期沉迷于網絡會荒廢學業,導致了部分大學生的懶惰和頹廢。在這些網絡沉迷者中,很多是沉迷于網絡游戲,比如最受歡迎的王者榮耀。一些大學生利用閑暇時間甚至是課上私底下打王者,網絡的沉迷,使他們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感減弱。
二、校園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校園網絡道德規范
1.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律
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立德樹人。首先要加強網絡倫理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性。高校可開設關于倫理道德教育的多門課程,通過加強倫理道德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其次,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道德選擇的引導。在道德選擇面前要學會冷靜下來,深思熟慮后再做出選擇。最后,學校要積極宣傳法律知識,讓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牢固樹立起來,讓大學生不要誤入違法犯罪的歧途。
2.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大學生的網上行為。
首先,從源頭入手,各部門要各司其責,嚴格審查網絡信息,抑制色情、暴力、虛假等不良網絡信息和影響進入校園網絡。其次,學校各管理部門要規范大學生的網上行為,維護網絡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現象依然存在,學校管理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規則約束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嚴格按照規則做事情,自覺做網絡的主人,維護網絡的秩序。
(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1.弘揚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普遍認同的價值一元化與大學生價值觀的多元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張力,驅使著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傳遞與弘揚。首先,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要認真研讀教育的方針、政策,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目的、有意識地做成知識競賽鏈接放在校園網絡平臺上組織學生參與,還可通過學校廣播向廣大師生傳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其次,全校師生可以在公開的校園網絡進行主題為“社會主義基本價值取向”的征文寫作,通過各種活動的組織,利用校園網絡提高師生的參與度,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基本價值取向。
2.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氛圍
首先,要加強大學生民主、平等參與意識教育。通過創建各類主題網站,讓更多大學生參與民主政治的建設,不斷增強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其次,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的做到文化自信。最后,大力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氛圍。高校利用網絡宣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入到大學生的頭腦中去,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弄潮兒,要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把觀念落到實踐中去。
(三)加強大學生主體教育
1.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首先,高校可開展具有網絡特色的文化活動,活躍校園網絡文化,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其次,學校可以開設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高校應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展開之前做好活動計劃,在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做好指導和管理工作,在活動完成之后做好監督評價,及時對工作作出總結。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開闊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大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興趣愛好和自主能力,陶冶情操。
2.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大學生的主體教育
首先,高校要將傳統的封閉教育轉變為開放教育,要廣泛吸取西方先進的教育觀念,結合中國學生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其次,高校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最后將主體教育與社會理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主體教育主要是幫助大學生確立主體意識,培養獨立人格,實現個性素質發展。科學的社會理想教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將社會理想教育與個性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共性和個性的結合并使其向和諧與完美發展。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對大學生形成主體意識、獨立思維和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段建國,孟根龍.構建大學和諧校園[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187.
[2]曠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5(5):159.
[3]習近平.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N].光明日報,2014-02-28.
[4]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
作者簡介:
陳麗(1997.8-),女,漢,重慶師范大學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