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紅 張娟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德育方面的要求,要求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征,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常規的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可立足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相機開展德育滲透工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德育滲透
前言:在我國,語文教育指的是漢語文教育,實際上是關于祖國語言的教育活動,通常稱作“母語教育”。語文課就是語言課,是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教養課,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語文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個漢字,都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積淀著深厚的人文精神。當教師進行語文教育教學時,當學生學習語文,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時,德育活動便或顯或隱地產生了。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語文課堂時間,高效進行德育滲透工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為了每一個語文老師不可繞開的課題。本文擬從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搭建課堂和實際生活的橋梁這三個方面提出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語文教學絕不是簡單的學科教學,教學總是帶著教育性,正如教育家赫爾巴特所言,沒有無教育的教學,也沒有無教學的教育。教育和教學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常規的語文教學中,課文所體現的思想價值觀、漢字所承載的人文精神、教師對課文中藝術形式和內容主旨的判斷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思想道德框架的建立,影響著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比如,學習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之前,小學生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會有欣賞、贊美之情,潛意識里覺得應該投桃報李。這種觀點小學生或許本身還沒有強烈意識到,只是一種若隱若現的思想傾向,覺得別人幫助了自己,自己也應該幫助別人。但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教師的指導,小學生便能在腦海里明確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人際交往原則,使之成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因此,語文教師要謹記教學的教育性原則,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善于立足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滲透工作,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1]。
二、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我國現行語文課標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便是開展德育滲透工作的重要一環。每一個單元,都有它的思想主題,每一篇課文同樣有它特定的思想教育主旨。小學語文的課文篇幅短小,但內容豐富,思想教育因素就更加豐富了。教師在處理教材,撰寫教案的時候,要鉆研課標,吃透教材,立足小學生的年齡、道德接受水平和接受方式等情況,設立合理的德育目標。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是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個單元中的課文《古詩三首》《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聽聽,秋天的聲音》這四篇課文眾星拱月般地共同表現熱愛大自然的中心主旨。那么,在設立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要有的放矢,注重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形成積極的世界觀。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語文學科承載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精神文明,每一篇課文、每一個主角、每一個字都積淀著豐厚的民族文化,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要遵循“文道統一”的原則,緣文釋道,因道解文,注意挖掘教材豐富的德育內容去教育學生。比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識字“口、耳、目”,同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人體器官口、耳、目的神奇、脆弱,教導學生學會保護身體,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品質。語文德育具有情與理的結合、德育內容明朗性和隱蔽性兼具的特點,教師開展德育滲透工作時,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內容,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思想品質、優良的政治品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2]。
(三)搭建課堂和實際生活的橋梁
學生的思想品德由品德認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為四個心理因素構成,德育過程是對這四個心理因素的培養和提高過程。德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堂和課本,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不應該止步于學校[3]。教師在開展德育滲透工作時,要善于搭建課堂和實際生活的橋梁,理論聯系實際、課堂聯系生活。比如,二年級下冊的《村居》一詩,描繪了春天萬物復蘇、孩童放紙鳶的生機勃勃景象。教師在教學這首詩歌的時候,可引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自己生活中的春天,感受春天、觸摸春天,再回到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從而體會春天的黯然生機、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律動。
結語:既然是德育的滲透,就要語文教師有意識、巧妙靈活地開展德育工作,讓小學生在活潑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不斷構建自己的品德框架,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 魏子讓. 論新課標下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78(11):154-154.
[2] 楊兵. 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 新校園(中旬), 2018,56(2):78-78.
[3] 王學進.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對策[J]. 新課程(中), 2017,23(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