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麗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深入落實“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其學習效率,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淺顯做法。
1 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币源丝磥恚處煵粌H要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要提高教師自身自主學習的意識。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能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發展和生存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要真正樹立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讓他們用創新的精神去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再學”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改掉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足夠的時間能做到:想、看、干、談、觸,讓學生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籠子里的鳥兒飛不高”只有放手學生才可能展翅高飛。
2 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放任自流,因個體差異,學習結果會截然不同,教師的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需教師加以指導。
2.1 “預習”很重要
在最初階段,應教會學生從哪幾方面預習,應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例如在指導《荷花》這篇課文的預習時,告訴學生預習課文一是學生熟讀課文,二是對本課生字詞有所了解,不認識、不明白的應及時解決,掃清字詞障礙,三是劃分課文自然段,想想文章寫了什么,四是課后的練習題,試著找一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明確了預習任務,就不會天馬行空的亂做了,在教師的統一指導下,預習會井井有條,但預習是一個長期活動,因此要做好長期計劃,在時間上體現訓練的循序漸進,慢慢進步。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量身定做預習題,不能千篇一律,通常我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把學生分為三層,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學習一般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這樣就不至于將目標定的過高或過低,學生無法完成或輕而易舉的完成,使學生預習效果不佳而產生厭煩情緒。
2.2 “關鍵詞”很重要
閱讀文章必須能抓住關鍵詞、抓住要害方可延著思路順利解決問題,就這一點大部分學生還不能勝任,教師要定向引導,提出問題,讓學生知道在文中怎樣提取知識點?!皩懭说奈恼拢覀兺ǔ=鉀Q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寫事的文章,我們通常解決事情是怎樣發展的,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寫景的文章應研究景色美在哪里,怎樣寫的”等。一般在學習課文之前,我都會問學生這是一篇寫什么的文章,例如學習《荷花》這篇文章,學生抓住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明確關鍵問題“說說景美在哪里”,抓住重點問題反復朗讀,感受荷花的美。
2.3 “解決問題”很重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不會自主學習,往往是學不得法,學習時無從下手。因此,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我非常注意教授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是抓。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對本文進行理解。二是2想。引導學生通過聯想、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加深對文本的感悟。三是讀。通過自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悟。四是講。在學生固有的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文本運用講故事、講方法、講道理等方式對文本進行理解性的再創造。五是談。即是在尊重學生獨特讀書體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的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及觀點。六是問。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善于提問,有疑必問,隨時提問的習慣,讀書“貴在有疑”,只有學生有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他才會用心去探尋答案。在每節課中我都注意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六法”,扎扎實實的訓練做到每課一得,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學,長此以往,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自然就會學習了。
3 注重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上課前教師一定要結合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將自己融入到課堂之中,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充分顧及到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融匯感情,讓思想碰撞思想,真正形成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荷花》在備課之初,我深深的感受到荷花的美,如何將這種美傳遞給學生,如果生硬的灌輸給他們,勢必學生的的理解會是穿衣戴帽式的,只限于表面,不會扎根內心。只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才能喚醒他們的心靈。因此,首先在導課時,我便注意從他們的興趣點切入文本。我問學生你們見過荷花嗎?你見過的荷花什么樣子?讓學生說一說,再向學生展示荷花的圖片,你認為他它美嗎?說說它哪美呢?從學生熟悉的話題談起激發他們的興趣。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這只是一個前提,而最重要的,是要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這對我們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不變應萬變,所謂的“不變”是我們要做到心里有數自己要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教?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設計一個能覆蓋全篇的問題、在這個大問題的引領下逐步帶學生走進文本。學生為此去感受荷花的美!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素養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的始終,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當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