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蕊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與理念,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其中包括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轉換能力、解題能力等,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對所學數學知識有更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注重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師生之間共同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本文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展開分析,希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數學;運用
一、當前情境教學創設的誤區
部分教師意識到了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的重要性,能夠在數學課堂中適當引入數學教學情境,但是在當前的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部分教師意識到了創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但是忽視了發揮出數學教學情境的育人功能。部分教師無法維護課堂教學秩序,使數學教學情境活動單純成為學生休閑、娛樂的場所,課堂教學氛圍、秩序較為混亂,這樣不僅無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其次,部分教師無法掌握情境教學創設的精髓,存在“形勢重于實質”的問題,雖然是為學生設定了數學教學情境,但是實際上還是教師把數學理論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教師往往發揮出了一個“導游”的作用,完全沒有讓學生沉浸在特定的數學教學情境中。最后,部分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完全脫離了生活。數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無法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熟悉的生活素材來創設情境,選擇一些學生不熟悉的教學情境素材,無法提高數學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過度夸大了情境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中的“追及和相遇”問題的時候,有的教師會讓學生真的在操場中演示,雖然這樣能夠讓學生更為透徹理解“追及和相遇”問題,但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演示。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源于實際生活,最終也會回歸到實際生活當中,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真實的興趣愛好、學習進度創設生活化情境方案,讓學生通過分析實際生活案例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比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時候,學生因為最初接觸平面直角坐標系知識點,如果直接灌輸知識學生往往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形式來學習,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情境:把學校門口的十字路口作為坐標的原點,南北方向設定成x軸,東西方向設定成y軸,然后結合學校周圍的建筑物安排,設定相應的布局標志,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信息描述,無形之中讓學生對坐標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學會運用坐標軸。
除了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還要注重設定一些和生活相關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情境中探索、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白紙與剪刀,讓學生通過裁剪或者折疊的方式來制作出等腰三角形,在此過程中總結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性質,在此過程中能夠構建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等。
(二)創設故事型數學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相較于小學數學知識來講,難度比較大、知識量比較多,很多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抵觸、厭學心理,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故事型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大概了解,比如,在學習“隨機事件的概率”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三國》中的草船借箭典故,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諸葛先生這么肯定四更十分濃霧會彌漫,這時候學生的求知欲望完全被激發了出來,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想象空間,然后再引入課堂教學知識,這樣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習到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
(三)創設問題數學教學情境
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掌握所學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要具備挑戰性,同時教師要把數學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勇于去探究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冪運算”的時候,教師要改變以往直接給出冪運算概念、公式等教學模式,而是要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如何把1、2、3組成一個新的數字,并且要讓這個組間數的結果最大,經過學生的熱烈討論,可以發現學生回答的答案都是不同的,這時候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一一列出學生的運算答案,并且適當引入冪的概念,讓學生對乘方運算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投入數學教學情境中。
比如,在學習“平方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公雞與老虎的體重是相同的,你們信嗎?”這時候學生們都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接下來教師要帶領學生去假設,把老虎的體重設定成x,把公雞的體重設定成y,把x與y相加是2W,這樣可以得出公式為x+y=2W,所以教師認為公雞與老虎的體重是相同的,這時候學生的質疑聲音更大了,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入教材內容,帶領學生去探究真理,這種錯誤式的數學問題提問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數學課堂之中。
(四)利用已知數學知識創設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體系較為龐大,同時數學知識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系,如果學生一個環節沒有學好,就會嚴重影響之后的數學學習效果,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利用已有數學知識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過程中鞏固、復習學過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給予學生一個過渡的學習過程,加深理解與記憶。比如,在學習“實數”相關數學知識的時候,本堂課的重點內容是無理數的存在性與真實性、數軸中點和實數一一對應,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提出問題:“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根號2的存在?”有的學生會回答:“根號2屬于邊長是1的正方形中對角線的對應長度。”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數軸中體現出根號2,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在黑板中畫出一個數軸,然后畫出邊長是1的正方形,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會提出把正方形平移到數軸之中就可以,在這個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學生就能夠感悟到在數軸中不僅能夠展現出無理數,同時也能夠展現出無理數,從而把新的數學知識與舊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掌握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與邏輯性,提高數學課堂學習質量。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合理、科學地選取數學教學素材引入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同時要引導學生在數學教學情境中提升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等,這樣學生才能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和諧的數學課堂。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