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夢婷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喜歡在圖畫本上涂鴉,但很多涂鴉作品是成人無法理解的,因此對于涂鴉這種獨特的兒童藝術形式,各方看法不一。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分析涂鴉對于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對兒童想象力的影響以及如何培養具有想象力的涂鴉美術教育這三個方面,得出如下結論:在小學美術教育階段,我們不要用像與不像作為評價作品好壞的標準,更不可以用它來衡量學生是否有美術天分。孩子只是用涂鴉表現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和情感,有情感的創作就是有意義的。我們要不斷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們自由地涂鴉。
【關鍵詞】涂鴉;想象力;美術教育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喜歡在圖畫本上亂涂亂畫。他們畫完后喜歡拿著作品給教師看,并且詳細介紹他畫了些什么,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些畫根本沒有優點,家長們看到會想:我的孩子沒有畫畫的天賦。難道他們真的不會畫畫嗎?不,不是的,他們是天才,他們會改變世界、改變未來,他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于涂鴉,它可能是荒誕、奇異、毫無頭緒的,但在涂鴉的背后是孩子想象力的爆發。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曾說過“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意思說美術教育者應該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美學理論,指導學生表達情感,而非傳授技能。兒童涂鴉是兒童認識世界、表達自我的一種方法,近幾年國內外的美術學家和教育學家對兒童涂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從兒童心理、涂鴉對想象力的影響和培養具有想象力的涂鴉美術教育幾個方面揭示涂鴉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創造力,并對這幾個方面進行淺顯的分析和闡述。
一、涂鴉是孩子的天性
兒童用涂鴉的方式進行表達,他們拿著筆涂畫就好像在說話一樣。小學生對美的形式,如線條、節奏、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的運用,都體現了學生對美天然的敏銳性。
1.尊重涂鴉需求。涂鴉的意思是隨手涂畫,各項研究表明人的每個發展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小學生在這一時期具有涂鴉的沖動,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急需用涂鴉表達內心世界,他們通過涂鴉對自我認知和各種情緒進行“表達”。這一時期的兒童不需要教師和家長給出范畫,也無須教唆,他們能在這一時期發展獨特的個性,用兒童的眼光觀察世界,而不是畫出一幅成人欣賞的畫。涂鴉使孩子的語言、思維、動手能力快速地共同發展,兒童時期科學的涂鴉訓練能影響其一生的思維習慣和想象力的發展,并且與進一步開發潛能也有著密切的關聯。
2.傾聽涂鴉表達。兒童涂鴉中的很多內容成人是無法理解的,因此會產生很多的矛盾。其實對孩子來說,涂鴉僅僅是一個有趣的“游戲”,它有“聽-想-畫-說”這幾個游戲過程,這是一個從“理解-想象-創作-表達”的認識過程。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涂鴉,傾聽涂鴉內容,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對培養其想象力尤為重要。
3.了解涂鴉教育。涂鴉美術教育理論主要根據認知發展理論,主要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和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為主。他們注意到,兒童藝術發展與心智成長密切相關,他們研究最主要的成果是發現兒童的繪畫能力來源人本身的潛能,而不是外在的技能傳授。這些都說明涂鴉在兒童美術中的重要性,涂鴉是兒童自發地觀察世界,表達自我的方式,形成自我的模式,外界不可打擾,更不能強勢介入,干擾或打斷都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涂鴉對學生想象力的影響
涂鴉是小學美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所以要思考關于涂鴉教育的相關問題,是因為我們要改變以往用繪畫代替涂鴉的方式,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正確地、科學地引導和創造一個輕松快樂和能夠激發想象力、創造力的環境。
1.美術教育存在的部分問題的思辨。確立教學目標,但若沒有優良的教材和適合小學生程度及興趣的課程支持的話,教學目標就如空中樓閣,沒有實際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小學美術教育與兒童的身心發展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和研究。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兒童不會理解成人的思維和行為,因為他們沒有成人的經驗和體驗;但是成人一定能理解兒童,只要用心去回想。如前面畫蘋果的例子,是因為人們沒有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觀察,通過思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逐步擁有創造能力。
2.想象力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提出一個觀點:“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可以說想象力是一切創造活動的開端,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就在于:人類可以從事創造性的活動,而動物則不能。想象力的成長在小學生的藝術表現是顯而易見,特別表現在藝術的獨立和獨創性。他們沒有熟練的技巧,對所有事物的描繪都是依靠情感的依托,轉化為思維的聯想,最后到筆尖的表達。如果強制介入和打斷孩子的“繪畫游戲”,會導致想象思維的中斷,影響孩子的自我創造能力,讓孩子缺乏自信心。
3.想象與重復對立。當代學者都承認“模仿是人的本能”這一觀點,模仿學習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階段,我們是如何從原始社會發展至現代社會的呢?人類只有將想象變為現實,對事物進行再創造,而非停留在不停重復的層面。
三、培養具有想象力的涂鴉美術教育
1.不出示“簡筆畫”。孩子想要表現自己的想法,最主要的是表現的方法,而不是內容,這就是“涂鴉”的意義,是一種高度自主的創作形式。學生涂鴉是表現他的對世界的感情,是視覺、觸覺、感覺的表達,它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幻想,不應該受到固定思維—“簡筆畫”的干擾。
2“.重新認識”兒童美術。很多人在看待美術時,看重“術”多過于“美”,認為美術是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法,是很玄妙的東西。兒童美術就更不相同了,兒童藝術的美在于他們對世界的無盡探索,和對未知事物的體驗,用激情表現。成人喜歡用是否正確衡量兒童美術,教師喜歡用優良鑒定兒童美術,這正是無知的表現。我們要用心了解孩子,用耳傾聽孩子,學會欣賞孩子創作過程的美,才是真正“認識”了兒童美術。
3.教育者轉變了學生才能轉變。“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創造工作”,陶行知先生曾這樣說。我們應該創設一個這樣的課堂環境:圍繞本課課題,增加學生的自主體驗,引導學生特別回憶做相同事情時所產生的感受,這樣有了感受才會產生描繪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開始涂鴉,但是隨著他越畫越多,可能會出現構圖和比例上的失衡這些問題,但我們應該更多地強調孩子的經驗感受,而不是畫面的形式和形態。長時間以這種方法練習,學生會體會涂鴉的自由,重拾繪畫的自信。
小學時期,尤其小學低年段時期是孩子想象力發展的特殊時期,他需要用涂鴉的方式把他的想象變為現實,也需要用涂鴉持續刺激想象力的發展,涂鴉和想象力相輔相成。孩子的涂鴉作品是最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是孩子內心最純真、最質樸的情感表達。我們要學會去贊美孩子最“天然”的藝術。我們的孩子都是繪畫天才,是成人教授的“簡筆畫”,把孩子的涂鴉藝術變成了思維定式;是成人的點評和評判,讓孩子們一點一點地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我們卻向長大后的他們要創新和個性,這些不是在他們小時候就已經被磨滅了的東西嗎?所以,在小學美術教育階段,我們不要用像與不像作為評價作品好壞的標準,更不可以用來衡量他是否有美術天分,這是完全錯誤的。孩子只是用涂鴉表現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和情感,有情感的創作就是有意義的。我們要不斷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們自由地涂鴉,讓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一幅幅涂鴉作品背后想象力的爆發吧。
參考文獻:
[1]徐玲.直覺、涂鴉、創作——關于小學低段學生原創繪本制作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9(8).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