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軍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少不了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提高教師個人能力與教學能力、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等措施,可以讓學生上課狀態良好,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提升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常見問題;策略研究
一、語文教學中常見問題
1.學生的課堂定位不明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聽。這樣,學生漸漸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依賴教師的講解。而新課改后,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早日轉變思想,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讓學生總是依賴教師的講解,提高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做主導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2.教師教學沒有新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檢驗效果主要是以成績為主。所以教師為了能及時講授完知識點,在課堂上并不注意與學生交流,除了知識點的講授,沒有別的修飾語言出現,整個課堂氛圍十分乏味。就算教學主題十分有趣,但也無法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做到高效集中,學生聽完很想睡覺,長此以往失去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3.教師課前準備不全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會遇到學生提問或者知識拓展的難題,如果沒有對這節課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準備,在對答和講解時就會顯得措手不及。
4.受到外界的影響。初中語文教育不光注重書本的知識,也應時刻觀察社會因素。大部分學校和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就算學生有頭腦,會創新,也會因為標準答案而失分,學生最后會變得死板、呆滯。
二、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提升策略
(一)對教學情況實際分析,樹立相應教學觀點要想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找到正確的教學觀點。對應新課改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支持學生自主學習,摒棄傳統教學方式,不再以教師講解為主要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看云識天氣》一文時,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讓學生對文章有所了解。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播放視頻,增進學生對這篇文章的了解,讓學生發散思維,并提問:為什么看云可以知道天氣如何、這其中是否有什么奧妙?讓學生對大自然有所了解,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研究云與天氣之間的聯系。
(二)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互動
教師要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與學生多進行互動,在講授知識點時多引進一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例子,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勇于在課堂上發言,做課堂的主導者。教師雖為引導者,但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進行指點。例如:在初中語文人教版(新課程標準)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皇帝的新裝》中,先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感受每個角色的心理。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帶來的意義,思考后進行發言。面對個別學生不理解文章內容的情況,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三)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在教育事業中,學校也應該設立自己的多媒體教室,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堂基礎教學上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課堂的活躍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的教學環節連接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廷杰.探究有效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2).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