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志強
關鍵詞:小學體育;小學生;教學策略
傳統的應試教育,只看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認為體育只是學生學習之余的娛樂時間,甚至有很多家長和教師忽略體育課的教學作用,從一定程度上這種看法給學生無形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實體育活動項目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力等,適當的體育鍛煉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大腦神經,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體育教學,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努力。
一、端正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
體育課中的項目鍛煉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學生在不同的體育項目中能夠鍛煉自己不同的能力,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這有助于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能力發揮以及學生在其他領域的學習和發展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能力。因此,教師要能夠時刻注意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注意力和堅持不懈精神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堅持一項具體的運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首先在課前就制定了嚴整的教學計劃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效地使用課堂學習時間。體育課上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在這過程中有些學生并沒有認真進行身體的放松和準備,教師將這些學生聚集到一起,監督他們進行跑操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體育課準備活動的作用。在體育課中教師始終觀察學生的運動狀態和注意力集中情況,時時進行督促,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鍛煉,從而讓學生端正體育學習的動機。
二、培養學生為集體作貢獻的精神品質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想觀念正處于發展的階段,教師需要通過正確的導向來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體育課是以集體為對象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的,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學生能夠在體育課中加強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形成友愛團結的集體,教師可以就這一點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收獲友誼,在幫助別人或者受別人幫助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集體的安全感和榮譽感,培養為集體作貢獻的精神品質。
例如,教師在開展跳山羊的體育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因為害怕心理或者是彈跳能力不足等原因產生了退縮的現象。教師為了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及時引導彈跳能力較強的學生去選擇幫助缺乏自信或彈跳技巧差的學生。很多學生樂意去幫助他們,甚至愿意犧牲自己的課余時間來幫助這部分學生,被幫助的學生對于能夠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更加努力地參與到平時的鍛煉中去,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進取能力,同時提升了班級同學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并具有愿為集體榮譽感而做出貢獻的品質。
三、促進學生意志的發展
無論做什么事情,堅強的意志力都是成功的基礎性要素之一。只有在過程中不斷地努力積累,才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獲得最終的成功。而體育活動中有很多需要學生意志力參與才能夠開展的項目,如長跑、攀巖等極具耗費學生體力的項目。學生通過這些項目的參與和鍛煉能夠有效鍛煉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產生自豪感。這種情感能夠對于學生在其他領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相對于同齡人來說他們擁有更加出色的經驗和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要充分結合不同鍛煉項目,對學生產生影響。
例如,教師在開展一千米的長跑活動中,有很多學生會因為耐力不充足的原因而不能夠堅持到底。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在活動開始之前就曾考慮過,教師首先放松要求,加長時間,讓學生能夠延長時間完成長跑活動。之后教師再慢慢的減少時間,直到學生的身體狀況能夠適應。在過程中教師始終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跑步,從而建立起自信心。對于成績出色的學生,教師會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激發學生的潛能,不斷地突破自我。
小學階段的體育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鍛煉學生的動作的靈活性和穩定性,促進運動機能的有效發展,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在教學中需要教師以興趣為引導,注重因材施教和快樂參與,重視運動技能培養,逐步提高學生運動水平,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鳳.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策略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9 (02):62-63.
[2]李明.體驗課堂快樂 ?感悟體育魅力——小學體育課堂高效教學策略探索[J].學周刊,2019(05):124-125.
[3]釧助來,楊黎娥,楊剛.高腳競速融入玉溪市小學體育教育的意義及其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8):23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