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玲
摘 要: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教育現代化的不斷完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教學已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更是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方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結合數字化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們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等諸多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本文從初中音樂數字化教學的含義談起,就音樂數字化教學的運用優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 數字化教學 含義 運用 優勢
一、數字化教學法的含義
數字化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習者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律,運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以數字化教學模式進行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簡單的說,數字化教學就是利用多媒體教室、電腦等現代化多媒體載體進行的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使用數字化輔助教學,即結合平板電腦、配對軟件開展音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加深學生們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初中音樂數字化教學的運用優勢
1. 平板電腦為創編環節插上翅膀
數字化音樂教學的優越性體現在可操作性強、教學表現力強和教學效果好,這些特點能使音樂教學的形式煥然一新,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以數字化課堂教學探索課《夜鶯》為例子說明,使用了平板AiClass四分屏投影功能及學科應用——隨身樂隊Apk的創編功能及模擬電聲樂隊四大件樂器。
首先學生借助平板上隨身樂隊Apk中模擬電聲樂隊四大件樂器的功能,認識四大件樂器的音色、各樂器的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再通過平板的創編功能,在多音軌模擬器中為《夜鶯》配器,學生可任意選擇電吉他、電貝司、架子鼓和電鍵盤樂器等一種或多種樂器配樂。期間在學生配器過程中,借助平板的四分屏投影功能,實時展示學生的動態配器過程,并在學生完成作品后,通過投影功能,投影學生平板,直觀展示學生所選擇的樂器及配器效果。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很多時候,一些音樂體驗和音樂感覺,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需要教師多進行一些教學情境下的模擬創作,從而使音樂的感知營造更為逼真和質感,這將是培養學生們音樂學習興趣的前提和基礎,數字化音樂教學可以在課堂創編環節創設很好的條件,讓學生充分實現在音樂上的天馬行空。
2. 彌補硬件限制,實現每位學生皆可創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在基礎教育中普及開來,如果能對多媒體技術予以合理的運用,就可以收獲到傳統教學中難以企及的效果。在數字化教學方面,多媒體技術突出的作用就在于能夠創設出一個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視聽環境。在學校硬件設施有限的情況下,在課堂上無法做到給每位學生發一樣樂器來學習,只能通過學生的想象來學習電聲樂器,而在借助平板及隨身樂隊apk的電聲樂器模擬器的功能下,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及形象地來了解并學習電聲樂器的音色,可以讓學生經過視、聽、觸對電聲音樂和電聲樂器有全方位的理解。通過多媒體技術,不但使學生們原有的教學體驗得到了深化,得到了音樂美的潤澤,還能夠使教學信息量得到提升。
3. 由關注到專注,提高學生注意力
音樂是一門體驗的藝術,這就決定音樂有著很強的參與性特征,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的關注,同時,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們普遍愛玩好動,自尊心較強,具有很強烈的表現欲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音樂活動的開展來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要,這種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受到學生們普遍歡迎的學習期待。數字化輔助下的教學學生戴上耳機,點擊進入隨身樂隊,就可以暢游在屬于自己的音樂創編世界里,可以結合課堂所學的知識點,選擇喜歡的樂器,選擇中意的節奏型為樂曲主題進行配器,這種“多角度的選擇自由”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字:“爽”!每次創編的時間都過得特別快,學生都舍不得把創編時間拿來開小差,這種狀態作為授課老師,我覺得特別好。
是否可以創編得很規范,很動聽并不主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在音樂活動這種情境中真正的參與和體驗了音樂,使自己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得到了檢驗和鍛煉,相對于各種人為創設的情境來說,豐富多彩的音樂創編活動,給音樂課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有利于學生們在創編中真實感受音樂的審美情感。
三、音樂數字化教學的課外延伸優勢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認識到音樂對生活和成長的意義,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轉化成為具體的主動學習行為。對于一個星期只有一節課的初中生來講,這節課堂的吸引力、興趣點、著力點非常重要,有了數字化教學輔助,初中生對音樂欣賞和創編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有了更多的操作性。在數字化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發現由課堂中iPad單獨使用延伸到課后的拓展使用很有可操作性。例如網絡搜索、音樂網站的收藏、BBS平臺的交流互動、全民K歌音樂分享等等都可以很好的延伸,學生對課堂音樂的學習和積累。
音樂數字化教學的課外延伸可以培養學生借助信息技術輔助學習音樂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術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生學會運用搜索引擎,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如google搜狗,百度都是著名的搜索引擎,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分析名家名作,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指導學生建立優秀音樂網站的收藏夾,推薦學生優秀的樂網站,如紅燒音樂教育工作,悅悅中國網音樂搜索引擎、兒童音樂網等等,引導學生利用QQ、bbs等網絡通訊工具,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研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都是對生活中較為常見事物的感知,較之于陌生事物來說更為敏感和清晰,充分利用好數字化教學這個新的推手,無疑在生活和音樂中架起了一座橋梁,培養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能力,使音樂課堂充滿了生活和生命的活力。
綜上所述,新的課程標準中,對中學音樂教育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以適應的新課標的實際需要。數字化教學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方式,如果能夠將其運用好,就能直接的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相信在所有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數字化一定能夠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當然,我們認識到信息技術,數字化教學只是一個輔助教師“教”,學生“學”的工具,并不能夠完全的替代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方法,它可以使教學環節、知識點有一個更好的串聯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也不可以整一節課通篇使用,依然要在完成教學重點和解決教學難點的前提下,結合數字化教學,使用平板電腦和相關軟件。因此,我們要擺正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位置,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應有的價值。
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當一個人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東西之后還留下來的?!傲粝聛怼敝傅木A是什么?我想對于數字化音樂教學而言,留給學生最寶貴的財富,無疑就是音樂課堂創新的方式,音樂多角度的呈現,自由靈活的創編,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如何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為上……是一些融入在心田上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執行力。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思慧.《從"學會音樂"到"會學音樂”的轉變一--學生音樂學習方式轉變初探》2004,(12)
3.葉瀾.《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救育》199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