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勤娟
摘 要:2014年浙江省啟動高考改革試點,學生被賦予充分的課程選擇權和考試自主權。基于“總分最大化”原則和“田忌賽馬”錯位策略,各學科考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本文以義烏普高政治學科為例,分析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學科師資困境,并提出師資擴容和提質的對策。
關鍵詞:高考改革;政治學科;師獎困境;突破
一、高考改革下的普高政治師資困境
高考改革以來,政治考生持續增長,師資缺口,加上考試模塊、教學難度、備考進程等疊加效應,政治師資隊伍建設面臨諸多困境。
1.考生人數驟增,學科師資缺口巨大
高考改革前,全市政治考生占比大體保持在27%左右。高考改革后,受“磁吸效應”影響,政治考生驟增。2019屆全市政治選考生占比高達47.57%,2020屆、2012屆全市選考政治學生占比過半。政治考生大幅增長、選課走班普遍推行、分層分類教學需求增強,政治師資需求激增,師資擴容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2.教學難度升級,教師知識儲備告急
現行的實驗課標版教材,政治學科內容涉及經濟、政治、哲學、社會學、國際關系、邏輯與思維、法律、倫理學等。選考背景下,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法律常識列入加試范圍;2017課標版教材即將實施,“邏輯與思維”列入選擇性必修。政治教師多政教專業畢業,缺乏法學、邏輯學等專業背景,學科教師知識儲備告急。
3.備考戰線前移,教師成長周期壓縮
高考改革賦予考生兩次選考機會,按高三第一學期參加首選計,備考時間相比老高考壓縮了大半年。與此相對,師資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城區學校師資年齡結構老化,精力、體力難以適應高強度的選課走班教學;農村高中政治考生占比過半,年輕教師持續大量加入,但成長周期卻極大壓縮。
二、以政策與制度創新,驅動師資隊伍擴容
教師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力量,教師隊伍建設在教育發展中處基礎性地位。面對高考改革、全面二孩政策等新情況,必須跳出學科視野探尋破解之策。
1.創新編制配備,破解總量約束。在編制短缺,師資配置無法滿足正常教學情況下,創新教育編制配備,采用報備員額制、合同制、銀齡講學計劃、購買服務等方式,滿足教育發展需求。針對部分學科師資富裕而政治學科教師短缺的問題,可以動員年輕較輕、學習能力強、個人意愿明顯的相近學科的編制內教師轉崗。統籌考慮,盤活存量,市域調劑,一定程度能緩解師資短缺的問題。
2.完善縣管校聘,優化師資配置。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優化師資配置,構建”學校選人,部門考核,自主使用”機制,激發教師活力。科學設置崗位,通過核編定崗,強化崗位管理,完善考評和激勵方案,激活現有師資的整體活力。科學設計教師交流方式,暢通農村與城市、普高與職高、初中段與高中段之間的交流渠道,實現系統內部教師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3.試行臨時編制,構建緩沖區域。在現有編制總量內,預留師資流通與調節空間,弱化師資供給滯后性。臨時編制不計入教育編制,在普高自然減員或增加編制時,臨時編制教師轉制為在編教師,相應核減臨時編制。預留臨時編制,為師資退出和流入創造了“緩沖區”,可最大程度降低高考改革帶來的師資潮汐的影響,增強編制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師資調控能力,提升選科波動師資對教學的承載力。
三、以內驅與外引聯動,助推教師素質提升
開展名優骨干領航項目、青年教師啟航項目和成長共同體建設項目。通過三大項目的驅動、對接和聯動,實現不同群體間互學互動,不同板塊間互融互促。
1.名優骨干領航
(1)先研先行,真示范。實施以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為主的名優骨干教師領航項目。“領航”成員帶頭站好講臺,守住質量底線,擔當質量提升的“尖刀連”;帶頭走上論壇,勇赴改革前線,甘當課程改革的“排頭兵”。通過目標激勵和榮譽牽引,引導“領航團”成員對新課標先學先研、新教學先研先行,發揮名優骨干教師在課改和高考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2)齊學共進,實傳承。在所有公開教育教學活動,新教師都要公示校內導師和市級導師,構建師徒結專業發展共同體,增強師徒共同體的曝光率,做到師徒實結對和真幫帶。在縣域研訓活動中,定期擇優推薦師徒分享傳幫帶的做法和經驗,以此激勵“領航團”進行有效的經驗傳承,鞭策“啟航團”教師敢當“苦行僧”。
2.青年教師啟航
(1)項目驅動,厚實學養。開展新教師培養為主旨的“啟航”項目。指導新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形成共同發展愿景;建立知識共享平臺,組織開展讀書活動,線下自主學習、線上共享交流,厚實專業發展的學養;提供“專家培訓菜單”,實行“啟航團點單制”,聘請域內外專家對新教師進行指導。
(2)主題活動,夯實根基。聘請“導航項目”成員擔任導師,不定期開展網上教研;主題化、系列化開展線下“深度匯談”,分享教育教學智慧;每學期開展一次課堂研討,同課異構、同課同課、同課再構,堅實新教師立身根基;開展說課、上課、論文撰寫、試卷命制、課程開發等“闖關達標”考核,提升新教師綜合素養。
3.成長共同體建設
校本研訓是推進課改和教學改革的抓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引擎。破解師資困境,要扎實開展以教研組備課組為主體、以學選考研究為抓手的成長共同體建設。
(1)發揮學科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本著“以評促建、以建促改、評建結合”的原則,開展市級先進教研組、優秀教研組長和優秀教研案例評比。重視制度建設,落實研訓常規,改進研訓方式,發揮教研組在校本教研、教師專業成長、學科課程建設等方面的統帥作用。
(2)發揮各備課組在學選考備考中的排頭兵作用。本著“同伴互助、共建共享、群體創優”的原則,切實發揮備課組在備考方向把握、學選考真題研究、教學疑難探討、校本試題命制等方面的作用,助推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改革不易,道阻且長,回顧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以來政治學科的變化發展,既讓人體會到成績的來之不易,又深感于經驗的彌足珍貴。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展望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和新課程新教材下的政治學科發展前景,既要有深化學科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更要有推進學科轉型的思路和舉措!
參考文獻
[1]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政治教學的調整分析[J].程潤華.課程教育研究.2017(23)
[2]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周葉蕓.中國教師.2019(S1)DC6D05E4-3096-4A79-A97C-913A1BF5D8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