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成
摘 要:數與代數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來合理設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基于蘇教版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對其中的例題部分教學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情境 例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137-01
1.生活情境式例題教學
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主要體現在教材中通過生活情境來編排例題,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欲望,在情境之中巧妙地引出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進入到蘊含有新知的問題探究之中。生活情境主要體現在能夠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的生活認知經驗,來獲取對數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而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也是在這些一次又一次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所形成和發展的。除了生活性之外,生活情境的創設還要具有趣味性,因為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只有充滿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數學內容簡單化,從而更便于小學生吸收和接納。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中,教材中所編排的例題旨在通過現實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結合“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等板塊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人民幣的相關知識,知道人民幣的基礎單位“元”“角”“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首先,教材在例1部分的呈現方式是一群小朋友在商場門口的生活畫面,這部分是告訴學生去商場買東西時需要用到人民幣,從而引出教學內容;接著通過問題:“你認識下面的人民幣嗎?”導出本節課需要讓學生認識和掌握的1元、1角和1分;在讓學生認識人民幣單位的過程中,通過認識元、角、分,引發學生對相鄰單位:元與角、角與分之間進率的探究。教材通過逐步介紹的方式告訴了學生人民幣的基礎單位,結合了生活中的購物場景,引導學生展開對購物時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認識到買價值1元的物品,可以直接付1元,也可以付10個1角,以此類推,掌握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而例2則是在例1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能力,認識面值為5角、5分和2分的人民幣,并由教師完全放手,交給學生自主探究和交流。教材中的例題充分體現了現實生活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這也都是根據該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所涉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更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體現的數學生活化內容。
2.動畫情境式例題教學
動畫情境同樣也屬于數學生活化的體現,動畫中的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利用了小學生喜歡動畫人物形象的特點,極易對其中生動的對話和故事情節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動畫情境的創設除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還應利用多媒體所具有的教學優勢,多媒體教學能夠對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使枯燥的知識內容變得生動且具有吸引性,隨著動畫結合一些對知識的說明和對知識點的講解,將靜態化的文字轉變為動態化的誕生過程,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并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兩步計算加減法的實際問題》中,這一部分例題的設計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步計算加減法實際問題之后,體現了小學數學教材編排循序漸進的特點,便于學生更好吸收知識的同時,還有其它兩個目的:第一,這一類的實際問題中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而學生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解答一步計算和連續設問的加減法實際問題,所以該例題旨在讓學生理清題中所包含的數量關系;第二,教材中呈現了一個上下車的動畫情境,旨在培養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從而發現并理解數量關系的能力,快速理解解決問題策略的同時,提高其思維能力。具體分析:首先要求學生根據車上的原有人數,以及到站后上車和下車的人數,來解決“離站時車上有多少人?”的問題,接著按照“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式計算”的順序來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解題思路;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已確定的解題思路,列式計算,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檢查解題過程和結果即可,培養學生的自覺檢查習慣。由此可見,教材中的編排環節體現了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基本能力的培養。
3.主題圖與問題情境的結合
小學數學教材例題中主題圖的作用是貫穿整節內容,旨在為學生營造問題情境,從而使其在直觀的素材影響下,產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例如,在“數數”中,教材中設計了小朋友在桌子上數數的情境,引導學生模仿教材中的動畫人物一起學習。可以看出,每張圖上面都有提示性和問題性的語言,而且例題也分成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引導學生數出23根小棒,并提出問題:“你是怎么想到這樣擺放的?”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后得出:23里面有2個10和3個1,所以一捆小棒表示1個10,23根小棒擺成兩捆再加上3根就是23了。第二層次是認識幾十九加1是多少,這個內容強調要先理解十九添1是二十的邏輯思維;第三層次則是認識一百,由于是三位數的原因,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了一定難度,而教材考慮到一百作為一個計數單位,所以從10個10這個角度來引導學生認識這個三位數,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層次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部分都或多或少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而從例題中更能發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因此,教師應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高效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王強.基于新課標下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160
[2]劉家敏.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