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連
【摘 要】數學這門高度抽象的基礎學科,它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而小學階段教育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的關鍵階段,學校與教師都應引起足夠重視。本文從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出發,論述了當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及所存在的問題,針對教育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1研究背景及意義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利用一些生活情境導入教學,在個性化的生活情境中建立積極的課堂氛圍,并遵循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規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做到融會貫通,進而感知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創造數學。
《數學課程新標準》指出“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儲備之上。”我們知道,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各方面的認知水平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而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且重要的基礎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設計一些生活化的課堂情境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就會容易多了,課堂教學質量也就會相應地有所提高。鑒于此,對生活情境在教育教學中功能的理性認知至關重要,這就要求當代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更應該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讓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進一步理解數學。
2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教條主義”的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不能一概而論,要做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情境設置前全面了解班級的每位學生,不能教條式的慣用一種教學形式。目前,這種“教條主義”的生活化教學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經常出現,比如我們有些教師喜歡不加選擇的將教研書中一些非常都市化的生活情境搬入課堂,結果使得我們的農村孩子對這些情境非常陌生,很難較好地去思考情境里的數學問題;還有部分教師喜歡思想陳舊,教學中生活情境的設計不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征,容易造成教學情境簡單或超越了他們的心理認知水平,達不到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2.2過度使用生活情境
必須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學數學中都能完美地找到生活化情境。有些教師太過生硬地給一些數學知識點制造生活化的情境,為了達到教學生活化的目的,使得學生對知識點出現錯誤的理解。在此應說明的是,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必要每節課都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要看教學內容是否合適而定,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2.3生活化教學的形式化
在現實課堂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部分教師表面很贊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但對生活環境創設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認為課堂中如果沒有創設生活環境就不符合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老土”的傳統式教學。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是將知識點和生活情境簡單掛鉤,使學生的理解云里霧里。鑒于此,我們應該與生活真正地聯系起來去設計教學方案,使得學生真正了解數學知識點背后的生活情境,運用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存在實際問題,充分感知數學的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避免生活化教學的形式化。
3教學策略
3.1將因材施教融入生活化教學
傳統照搬式的教學體系已不能滿足當今小學數學的教學需求,當代教師應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對抽象數學知識點的理解。
而學生走進課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些已有的基礎,因材施教。為此,可根據各個知識點并結合學生背景,設計一系列富有兒童趣味的生活化問題情境,供教師上課使用。設計這些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要做到三個結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與課堂教學的內容相結合;與該地區的多樣性的生活特點相結合。更具體講,對于某一個學生,我們教師更要不辭辛苦,對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開展不同的輔導課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從小樹立自信心。所以,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融入生活,同時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2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是把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倡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理解、學習數學,并通過類比、分析、歸納,讓學生沉浸在學習中,把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在教學中,有多種方式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鑒于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們可以利用他們好動、愛游戲的年齡特征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快速進入生活化的情境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我們在教學“乘法”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計購物情境分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超市角色,包括:經理、導購員、顧客等,同時收集學生的文具盒、書包、粉筆日常用具作為商品,明碼標價,讓大家進行實踐演練購買文具,并讓大家計算顧客需要花費多少錢。我們設計這樣的情境,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激發的學習興趣,從而了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數學生活化,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會使得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4結束語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代小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這一教輔工具,充分利用數學的嚴謹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最主要的是,教師要正確運用生活化教學,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讓生活情境數學化,讓數學知識生活化,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李海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學周刊,2018(3):36-37.
[2]李明祥.將生活元素引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及價值討論[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8(2):142-143.
[3]葉玉蔚.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5):22-23.
[4]紀素恩.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0(9):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