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鴻
摘 ?要:本文從生活化角度入手,提出了幾點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措施建議,其中包括教學導入生活、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學實踐生活化等,以期能夠為各位教育界同仁帶來一些別樣的意見參考,對日后教學理念的創新與教學模式的完善積累寶貴元素。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一、前言
化學是高中階段難度較高的一門自然科學,但是所學內容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在我們的身邊,所見所用的服裝、藥物、材料以及能源等,均離不開化學技術的支持。基于此,高中化學教育者需要深刻認識到,在化學課程中適當引入生活化元素,將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專研精神,進一步發揮出學習化學知識的現實價值。
二、教學導入生活化
現如今,令很多高中教育者感到頭痛的問題是,怎樣能夠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中來。通常情況下,很多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學導入方式過于輕描淡寫,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受到影響。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化學知識都與生活有關,教育者應當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引入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案例來進行課程導入。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熱水壺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水垢,如果只是用抹布或刷子去處理,很難去除。這時就可以在熱水壺中加入定量食醋,在浸泡一段時間后,水垢很輕松的去掉了。另外,在家里蒸包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包子出現酸味的情況,這時在包子面中加入適量的小蘇打,則可以有效祛除酸味,讓包子皮變得又香又松軟。通過這種貼近日常生活的小案例,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對化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投入更多精力。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如果想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要讓學生有良好的狀態,讓他們在課堂中感覺到輕松、愉快、自在。而通過在化學課程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則可以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幫助學生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打破應試教育理念。為了能夠便于理解,筆者從四個方面分別介紹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內容:首先,牢牢把握住當下的時事新聞,利用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社會熱點來創設教學情境;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與教學內容,為學生介紹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讓他們可以多元化了解化學歷史;再次,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更好理解所學內容;最后,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化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舉例說明,例如在教授“硫化氫”這一課程時,在課程開始之前,教育者首先帶領學生了解硫化氫的基礎概念,當學生對其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即可引入此堂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案例。我們經常能夠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看到類似的新聞,某小孩誤入下水道后致死。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你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硫化氫,你會有怎樣的應對方式呢?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接下來的課程學習也變得更加生動,對問題的把握也會高更為精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實踐生活化
高中化學課程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教育者不能夠過于拘泥于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要多為學生設置一些動手參與化學實驗的機會,讓他們的實踐過程中檢驗真知,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與理解能力。在化學課堂中,教育者在設計實驗活動時,同樣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引入一些他們所熟悉并感興趣的化學元素,讓他們可以將化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強化學生的自豪感與驕傲感。
例如在完成有關于氯氣用途的相關課程時,很多學生都十分關心氯氣本身是否有較好的殺菌與消毒效果。為此,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查找、翻閱書籍、咨詢從業人員等方式,針對氯氣的消毒殺菌效果寫一份調研報告。并且要列舉出市面上比較常見且含有氯氣的消毒劑,分析、比對它們的消毒功能安全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充分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并且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在課堂中引入生活熱點
通過上文中的介紹可知,在化學課程中引入一些令學生感興趣的新聞熱點,同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育者可以根據課程主題,在網絡中搜索一些新聞材料,以此為切入點來設計一些教學活動,打造出生動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授有關于“硫酸”的相關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向學生介紹如下新聞:X市,一輛裝有硫酸的運輸車輛,因超速行駛造成了翻車,車輛側翻進了一個水深約半米的池塘。這一運輸車輛受損嚴重,但萬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在車輛的側翻位置,空氣中彌漫著非常刺鼻的味道,當地的交通警察與相關人員迅速運來大量的生石灰,通過此種方式來進一步中和傾瀉而出的濃硫酸。在知曉了這一真實事件后,請同學們思考如下問題:當運輸車側翻后,空氣中濃烈氣味的源頭是什么?為什么要選擇用生石灰來中和硫酸?這兩個物質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這些傾瀉而出的濃硫酸,會對周邊的環境帶來哪些危害?是否有最佳的補救措施呢?為了能夠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感官,教育者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播放新聞事件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根據事件本身,認真思考上文中所提到的諸多問題。在這一生活熱點的引導下,學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接下來的課程中也更加努力的從教材與教育者的講解中尋找答案。
綜上所述,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時,高中化學教育者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根據高中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習慣,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此外,鑒于高中化學課程的特殊性,教育者還要多多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反饋,切記不要一味盲目的借鑒他人的教學經驗,而是要掌握好主次關系,充分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任紅波.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技展望,2017(03):88-89.
[2]姜艷霞,王磊,蘇伶俐.國際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8(05):106-108.
[3]林小菊,李越,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6(0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