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潔瑞
摘 ?要:本文探討了成語教學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意義,依據成語自身特點和教學現狀分析了成語教學的重難點,并根據教學現狀提出相應教學建議。
關鍵詞:國際中文教育;成語教學;文化教學;教學策略
一、國際中文教育中成語教學的意義
成語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凝練,黃伯榮,廖旭東在《現代漢語》中將成語定義為:一種相沿習用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成語的格式和意義較為固定,言簡意賅,風格典雅,在語用方面與一般詞匯有一定區別,成語有很大一部分從古代沿用至今,是漢語詞匯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成語教學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成語結構凝固,內涵豐富,語義融合能力強,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在交際中掌握并正確使用成語是檢驗其漢語學習成果和水平的重要標志。
漢語教學和文化教學密切相關,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教學貫穿國際中文教育始終(李東賓,趙紅偉,2016:103)。而成語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在成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解釋意義以外,也必不可少會提及成語蘊含的相應歷史文化。由此可見,成語教學是詞匯和文化教學的融合,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二、成語教學中的重難點分析
成語由于流傳已久,本身的歷史性十分濃重,表現力極強,也正因為此,在教學和漢語學習者使用時都存在一些困難,容易出現偏誤。
首先,學習者母語與漢語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大部分成語往往都有一段典故,蘊含哲理,需要學習者了解這些成語的文化特征,了解中國文化和他們母語國文化間的不同,這樣才能理解掌握這些成語。
其次,成語是詞匯系統中較為特殊的一部分,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結構凝固,成語的意義表達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復雜(張永芳,1999:26)。有部分成語字面與本身意義相差甚遠:如“差強人意”,本義為大體上還能令人滿意,但部分學習者會望文生義,誤解為“不令人滿意”的意思。還有一些成語形近但意義無關聯,學習者易混淆,如“不負眾望”和“不孚眾望”:“不負眾望”是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而“不孚眾望”是不能讓人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由于理解意義出現偏差或使用場合錯誤對初中級學習者來說十分常見。除了形近成語外,還有一些意思相近但使用場合有區別的成語,比如“名列前茅”和“出類拔萃”,這兩個成語都包含“很優秀,數一數二”的意思,但修飾對象卻有一定的區別:“名列前茅”一般指名次,“出類拔萃”用來修飾人的品格才能,有學習者沒有弄清楚修飾對象,就會出現“他的成績一直出類拔萃”這樣的偏誤。辨析近義成語的使用場合,搭配對象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此外,還存在學習者對成語所做句法成分不清的現象:成語句法功能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川流不息”,這個成語在句中做一般做謂語和定語,很少做賓語,有學習者對這個成語的句法成分沒有掌握準確,就會出現“我和朋友一直在聯系,保持川流不息”這樣的偏誤。正確掌握成語的句法成分需要學習者長期積累,培養語感,對于初級水平的學習者來說難度較大。
三、國際中文教育中成語教學的策略
1.考慮漢語學習者的母語文化背景,開展國別化教學。如漢語和越南中都有關于動物的成語,但是動物自身所代表的形象色彩由于民族信仰等原因不盡相同,比如“馬”這個形象,在漢語中用來形容人才或積極進取等意思,大多為褒義,常見的有“千里馬”,“馬到成功”等,但是在越南語中“馬”多用來形容暴躁,脾氣不好的人,多為貶義,如“Nh? ng?a bat kham”(不堪之馬)等,動物形象色彩在兩民族間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學習者對漢語動物成語意義的理解(廖靈專,潘芳清,2018:147)。針對這樣的成語,建議教師展開對比教學,比較兩種文化中成語包含的文化的共性和個性,有側重性地展開教學。
2.開展成語分類教學。對于有典故或歷史背景的成語可以介紹歷史,追根溯源,讓學習者充分了解成語的起源背景;針對人們口頭相傳,沒有典故的成語,可以使用中介語解釋意思,或者類比中文和中介語中有類似表達的詞匯,如學習“愛屋及烏”這一成語時,針對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可以類比英語中意義類似的表達“love me love my dog”,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習者記憶掌握;對于描寫景色或畫面的成語,如龍飛鳳舞,滿園春色等,可采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利用Flash動畫等多媒體軟件,創設情景,直觀展示成語所描述的畫面。
3.加強成語語用功能與搭配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于解釋清楚成語的意思,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成語使用的比例,還要針對性的展開操練,課堂中多展開交際練習,讓學生了解成語的使用場合和語用功能,能夠在現實生活,在真實語境中使用成語,并且做到句法成分使用正確。
4.加強形近成語,近義成語對比教學。針對形近成語,可從字義入手,有側重地介紹分析兩個成語意義差別所在;對近義成語展開對比教學,通過例句讓學習者感受相近成語在意義,語體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別。
四、結論
成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精髓,成語教學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小覷,學習掌握成語有助于漢語學習者更好的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教授成語時教師應注重文化差異,針對不同類型的成語采取合適的方式講授加練習,幫助學習者提高在實際場合中正確運用成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12.
[2]廖靈專,潘芳清.漢越動物成語的文化內涵差異對比分析比分析MB1級漢語水平的越南學生漢語成語教學[J].現代語文,2018(07):146-150.
[3]李東賓,趙紅偉.漢語國際教育視域下成語教學的問題與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11):102-106.
[4]張永芳.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9(0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