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華明
一、學習能力之內涵及重要性
根據《課標(2017年版)》對英語學習能力的定義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主動學習、積極調適和自我提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包括態度、興趣、動機、習慣、意志、方法和策略等維度.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拓展學習能力。
二、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因素
當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正確的教育與學習動機
近些年來,我們積極倡導素質教育,但事實上,一直沒能脫離應試教育,高考的錄取方式不改革,唯分數論、升學率壓倒一切的教育評價機制不變革,必然會造成大部分學生為了分數而學,教師為了升學率而教,使教育動機趨向了庸俗化.強烈的正確的學習動機能促進外語學習,而成功的學習體驗有助于保持甚至生成新的學習動機,因此,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時,也就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也就成了妄談。
2.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有的學生未掌握記憶單詞的科學方法,而一味地死記硬背單詞,時間一長,就將記單詞視為一沉重的負擔繼而放棄學英語。有的學生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影響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有的學生不懂得記憶規律,總采取集中復習的方法。但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天學英語1小時,連學7天,其效果遠比一天連續學習7小時好得多。類似上述的不良學習習慣一旦無法克服,勢必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及學習能力的發展。
3.缺乏科學的英語學習策略
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4大能力的提高各具特色,需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當學生尚未掌握這些策略時,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學,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就難以提高成績了,更別提學習能力的提高。
4.缺乏及時的自我反思、自我評價
有的學生習慣一味埋頭苦讀,卻忽略了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學習過程這一重要環節。其實,這一過程能幫助學生找出知識盲點、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其作用絕對不容忽視。
5.缺乏有效的課堂教法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在方法上采用說教式、填鴨式,側重于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較少啟發學生尋找、思考并解決問題,這就使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位置,較大地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空間,不利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人們也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才是真正盡了人師之責。所以,教師的職責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一,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主承擔起英語學習的責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實際情況等,將某一知識點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策略進行整合,制作成PPT課件或微課的形式,供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為了確保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設計好學習任務單。所謂學習任務單,是教師設計的幫助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測試題等,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表單為呈現方式的學習文件包。這樣,學生能根據個人需要進行自定進度的學習,從而真正取得自主學習的實效。
第二,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學習的好習慣。在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勇于發言,把心中的問題說出來讓大家共同探討,對問題進行剖析,那他們在課堂上習得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合作探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論是積極性還是其思維的活躍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真正愛學,想學,而不是被迫去聽,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久而久之,興趣也就培養起來了.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互相監督、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是最佳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是善于學習的重要表現。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和能力。學習評價是指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習目標、學習效果等方面做出判斷。通過學習評價有助于學生改善自身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水平在不斷變化,其興趣和愛好也在不斷地變化。對英語學習的過程和效果實施過程性評價和動態監控,有利于保證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學習方向的正確性和效率。
第四,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做出主動調適的能力。英語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碰到一些困難和障礙,可能影響學習的進程和效果,因此,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并修正自己的學習目標,審視并反思學習策略的使用及效果,以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和目標要求。特別要指導學生學會規劃學習、適時調控并反思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有效調節自己的情感。
第五,要培養學生的拓展學習能力。拓展學習凸顯學習能力的通用性和跨學科性,涉及學生不同學科的學習。將信息技術注入中學英語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教師的教學形式也因此變的豐富多樣而更受學生的歡迎。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教學模式,學生們還能夠基于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形式,對學習內容進行必要的充實和增加。而不是拘泥于課上所學的內容,實現學習的生活化、信息化、實踐化 ,最終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的能力,將知識和能力轉換為學科素養,實現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通過樹立正確的教育目的觀和有效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其次,幫助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狀態有清楚的了解;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全過程,要在學生體驗語言、感受語言、探究語言和使用語言等英語學習活動當中得以綜合體現和多元培養。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2017.
[2]申志國.探索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能力[J].中學英語之友,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