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陽兒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音樂教學對于挖掘孤獨癥兒童潛能的效果。由于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特殊性,導致在社交溝通和行為上出現異常情況,影響著其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本文使用音樂教學進行育人研究,通過音樂教學作為媒介,通過特定的方式(如運用結構化、ABA等方法配合潛能的開發與教學)挖掘孩子的音樂潛能,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并讓他們獲得一技之長,最終實現自食其力目標。
【關鍵詞】 音樂教學 孤獨癥 潛能 育人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55-01
0
孤獨癥屬先天廣泛性發育障礙(PDD)中的一類,普遍缺乏社會性互動,常表現出興趣狹窄,行為異常刻板重復,大多數言語很少。有研究表明,大約40%的孤獨癥兒童對環境中的聲音敏感,他們的某些頻率的聽覺局限可能超出正常人聽到的范圍,聽覺過于敏感或過于遲鈍,樂音是一般孤獨癥兒童較容易接受和處理的感官刺激。因此,音樂媒介成為孤獨癥兒童康復干預中的重要手段。
一、學生基本情況
1.基本信息:學生C,女,年齡15周歲,就讀于某特殊教育學校八年級,是學校音樂潛能開發學生(鋼琴專業)。經過國內有診斷孤獨癥資質的三甲醫院醫師診斷,被確診為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ASD)。在學習能力方面,溝通和學習動機相對主動,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注意力集中;在表達能力方面,語言發展能力較好,能夠簡單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在音樂表現方面,喜歡音樂,節奏感強,動作律動模仿性高,記憶力強,視覺信息處理明顯優于聽覺信息處理。
2.學生主要存在問題:對人物事件等情感理解能力弱,聽覺信息處理偏弱,因環境聲音訊息多而無心處理無視覺線索的指令,對聆聽分析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情感體驗形式化,機械性表達。
二、教學過程和效果
學生C對音樂感興趣,通過對學生音樂能力的評估分析,學生現階段鋼琴演奏基本功技能較好,節奏記憶一般,對樂曲情感情緒理解弱,對譜機械化演奏,視奏能力突出,她的學習幾乎以視覺為主,因環境聲音訊息多而不易于專心或無心處理無視覺線索的指令,因此,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偏科明顯,聽力方面偏弱。
針對學生較弱的學科,在音樂潛能開發的課程中,目標以提高其對聆聽聽力片段的理解力為主,即以手勢、視覺符號、梳理規律并編輯小故事等方法。在第一個月的訓練中,制定目標為聆聽巴洛克時期音樂片段,并說出其特點。首先我先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點列為表格,讓學生對照著聆聽音樂,并依次理解學習每一項內容。在制作表格時,結合學生的視覺優勢,在每一項內容上,讓學生自己畫圖作音樂代表,如裝飾音,學生畫許多閃電圖來表示。先聆聽分析音樂作品4小節,再分析8小節,慢慢的,學生已掌握聆聽分析音樂的方法,最后增加到聆聽分析一個音樂片段,通過圖畫將音樂片段的變化畫出來。通過視聽能力的持續練習,從聽——寫,聽——說,聽——彈,不斷增加聆聽練習,學生在聽力方面的專注力提高了,現在已能聽辨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等不用風格的音樂并說出其特點。當學生積累了聆聽習慣,提高聆聽專注力,在聽從他人語言指令等方面的理解和反應同時也提高了。
三、教學方法和經驗總結
1.對孤獨癥學生應有初級觀察階段,做好評估工作。孤獨癥的學生幾乎都有具體的認知缺陷,語言表達能力、知覺感知能力和肢體協調能力較差,有各種各樣的自我刺激動作與刻板行為問題。因此,在設計音樂潛能課之前,要先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最初級的觀察并加以評估,以學生為主導由教師引發,然后進行詳細的記錄。
2.針對個別性制定目標、確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方法、教材、步驟的進行。通過觀察階段的記錄和了解,接下來是確立目標以及教學步驟等。教學內容以鋼琴啟蒙教學為媒介,讓學生掌握基礎的五線譜樂理知識,熟悉鋼琴琴鍵,通過彈兒歌,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天我想彈奏哪一首樂曲、我今天表現很棒,要獎勵什么或者我很開心等,還能夠恰當的運用非言語交談技能,如親近、目光對視、面部表情等達到教學目標。
3.教學以學生為主,循序漸進。學生積累了這種感知體驗后,教師慢慢引導學生把這種體驗與音樂或樂器聯系起來,運用該音樂或器樂作為媒介,嘗試進行初步的溝通體驗,慢慢讓學生從中找到成功的滿足感、愉悅感,達到學生能在一定的水平上自我表達,以便于與教師建立更高層次的有效互動,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感。然后,在學生原來接觸喜歡的音樂或樂器的基礎上,教師現場制造音響效果或引發學生自主制造音響效果,觀察在多大程度上,孩子有哪些不同的反應,以進行記錄實際的反應情況,據此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
4.善于利用學生的優勢達到教學目標。除了學習基礎內容,利用音樂調節情緒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優勢,在鋼琴課中我增計一個視唱練耳環節,從最簡單的單音、雙音程、三和弦等循序漸進,記錄學生的每次表現,觀察學生在聽覺方面的特點,目前學生聽辨單音、雙音程、三和弦沒有問題,那么我將在接下的教學計劃中加入旋律模唱的訓練。
通過在音樂教學中的點滴經驗,學生們對音樂有著特殊的“感覺”,這個“感覺”對于每個孤獨癥學生的表達方式都不同,而這種“感覺”在我們常人看來是可笑的、不可理解的,也許只有他們自己能來解讀。作為從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在不斷地了解他們、感悟他們的同時,更加艱巨的任務就是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利用有效手段和途徑糾正并提高他們的不足,在音樂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諦。
[ 參 考 文 獻 ]
[1]高天.音樂治療導論[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23-61.
[2]樸永馨.特殊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