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珍
摘 要:對小學階段來講,其最重要的啟蒙學科之一為數學,但是由于數學的學習充滿著枯燥和單調,因此學生大都具有厭學情緒,所以我們應該秉承興趣思想,對學生開展數學知識的傳授,因此作為數學老師,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本文中對此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興趣驅動;小學數學;有效性
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改革教學,因此小學數學課堂上也不斷引入新的執教理論,其中興趣驅動理論獲得越來越多學生的認可。怎么樣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進行培養,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是每一位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深思的問題之一,筆者在本文中對此進行探討和研究。
1 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思考興趣
要想獲得成功,那么必須要從頭開始,尤其是良好的開始,在開始教授數學知識的時候,是否使用趣味性較強、科學性的方式導入,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處于小學學齡段的孩子,他們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不能長時間坐著不動,因此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可以采取故事性的方式導入課堂教學,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的吸引和集中,確保學生的學習之旅更加的有趣。如在執教“角的初步認識”內容的時候,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借助游戲的方式導入知識,如猜謎語形式,剛開始上課,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玩圖形猜猜看的游戲,給出學生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等圖形,讓學生們對圖形有所認識,讓他們逐一指認,當學生們認識三角形之后,展示準備好的圖片,尤其是選擇生活中常見的角,告訴孩子們生活中應用的三角形很多,很多物品上都有三角形知識,然后逐一帶著孩子們們去指認圖片上的三角形。通過孩子們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會把圖形中的三角形找出。此時,通過游戲的導入,學生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讓他們積極地思考,以便于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
2借助微課模式,轉變教學方式
當前信息化技術獲得快速發展,很多新的技術在教學領域有所應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微課,該教學模式集合圖片、聲音、視頻等,其視覺效果更強,牽引知識的效果更好。通過微課可以把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細化教訓內容,把學生的難題更好的解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老師應該和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把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特點充分的發揮,通過一個個的知識點鏈接為小視頻,加入童真元素,引導學生借助微課,開展教學。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老師教學更加輕松,學生學習更加放松,學生也會被其所吸引,注意力更加集中,老師在一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一旦學生遇到學習難點,難以解決的時候,老師適時地對其進行點撥。如在執教“角的認識”的時候,可以利用微課子啊課堂上播放生活中常見的角,讓他們了解到角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在執教“混合運算”的時候,由于先乘除后加減這一運算原則學生理解的不是太透徹,我們也可以通過微課的幫助,開展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攻破難點。
3 注重動手實踐,鼓勵學生在做中學
動手實踐是小學學齡段孩子的特點,事實上動手操作我們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其他途徑相比,這種方式學來的知識更加有效,記憶力更長,對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的特點,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對孩子們的這種喜好進行鼓勵和不斷發揚,讓他們通過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學知識,借此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對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講,對秒的認識比較抽象,難以對這一時間單位的長度進行把握,要是老師僅僅是單純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的非常透徹。所以,老師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感受1秒的時間長度,60秒內可以數多少個數字,30秒內自己能夠幾個字等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感悟1秒的概念。以此為基礎,讓學生感悟自己圍繞教室走一圈需要花費幾秒,有時間單位向長度單位跨越,積極地引導學生自己那些事情只需要花費一秒即可完成等等。如在執教“量長度”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自己測量每個人課桌的長寬高,對自己的身高進行測量等。借助動手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積極地行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最終實現更好的發展,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總之,對數學的學習來講,興趣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強大的內驅力,作為老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執教能力,通過多種方式營造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充滿興趣,這對知識在師生之間的高速傳遞,更好的內化形成長久性積極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同時,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摒棄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的束縛,致力于提升自身執教能力的提高,最終獲得更好的執教水平,更好的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楊伯軍. 興趣驅動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8, 20 (3):132-133+142.
[2]鐘平陽. 創設有效情境演繹精彩課堂 ——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 數學大世界(中旬),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