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喆
摘 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實施,使高中歷史學科受關注度不斷攀升。基于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應優化視角理念、以多元化授課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及家國情懷。其中,尤其應加強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其使命感,為新時期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和理性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展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問題探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教學;培養;責任意識
引言
高中歷史新課標強調“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1]”。故此,以往教師關注學生顯性學力發展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所需,用考試成績定位學生能力強弱更是片面的。教師應立足于促進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的視角進行教學調整,促進其具有良好的歷史素養,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其更具民族認同感、形成堅定地政治立場,使其透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在回顧過去的同時,以發展的視角展望未來,使其具有建設美麗家鄉、偉大祖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1、簡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師單一教學問題
新課標指出教學應具有多樣性,以便促進教學面前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2]。高中歷史知識繁雜、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量較大,這便造成學生易對歷史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部分教師習慣于定式教授,單一教學難免讓學生產生歷史學習乏味、枯燥的印象。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其授課效果便是可想而知。
1.2難以激發情感共鳴
歷史學科以唯物主義視角將過去特定時間、空間中發生的事物以聯系的視角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透過時間順序、事件因果、歷史人物、事件原因等理解時代、歷史的發展。由此可見,高中歷史教學具有關聯性及學科的復雜性,教師應以生動講授、多元教學,促進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技巧,引發起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民族情愫。但現實卻是,大部分教師都較為忽視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
2、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必要性
高中歷史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背誦熟練情況、是否具備考取高分的能力,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中外歷史綱要》中《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教學為例:很多學生認為拒絕逃亡、英勇就義的譚嗣同“傻得很”。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其責任意識,學生便會意識到在特殊的時代中,當面對國家的生死存亡問題時,會有這樣的一種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愛國情懷,照亮后人的前進之路。這并不是傻,而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愛國赤誠[3]。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入史料實證,將學生置身于特殊的時代、歷史問題中,使其全面思考問題,其才會更為深刻的理解歷史與民族發展問題,將民族記憶深深的烙進腦海中,使其心懷敬畏、倍感肩頭的責任重大。
3、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策略
3.1重視創新施教,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
無論是廈門大學女學生的“惡臭你支”的不當言論,還是香港暴動中暴徒的低齡化趨勢,都能夠看出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重要性。高中生處于人生中較為關鍵的發展階段,教師應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以創新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走進歷史,培養其正確的認知,增強責任意識。例如:在《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教學中,通過兩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市場發展的影響,與我國同一時期歷史對比學習。以史料實證喚醒學生的危機意識,讓其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學生接觸高新技術,使其發奮學習,增強其使命感。
3.2注重教學延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對歷史教學的延伸。例如:在《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教學中,聯系社會、國際熱點新聞展開教學,讓學生結合歷史因素進行多維度分析。促進學生以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提高歷史課堂容量,實現教學的與時俱進,培養高中生良好的責任意識、理性精神。
3.3組織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為加深民族印象,使學生對歷史具有敬畏感。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還可適當的組織多樣性實踐活動。例如:在五四青年節、國慶節、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校園中開展主題活動,進行班級板報的繪制、教室的裝飾,并可舉行主題演講活動,促進紅色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可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抗日英雄紀念館等地進行祭奠、參觀,讓學生觸摸歷史。使生于和平年代的學生感受先烈們在保家衛國中所表現出的奮勇不屈、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促進優秀革命品質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4、結語
總而言之,發揮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需具有以生為本的意識,將歷史教學與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結合;更需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在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發展的過程中,關注對其情感態度、思維品質的培養與教育,使學生在讀圣賢書的同時積極思考,關心窗外事。提高歷史教學課堂容量,使學生關心社會、國家發展問題,通過歷史學習更清晰的認識到個人、家庭與國家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徐苗.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9(6):24.
[2]趙世振.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實證意識的培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5):20.
[3]劉筠堯.歷史人物教學對中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