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現代高中教育體系中,化學課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化學能力以及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就現階段我國的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來說,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素養,需要積極以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核心指導,注重全面將學科素養作為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入手點,結合化學學科的實際教學內容并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確保學生學習能力以及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都能實現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化學知識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只有服務于生活,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要讓知識融于社會,服務于生活,就必須掌握其核心素養。我們要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以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化學核心素養是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個方面。現今教育界最關注的一個名詞就是“關于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怎樣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界和各大教育學者相互熱議和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入手,加強探究力度,精心創設活動與探究相關情境,以及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對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
一、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并在解決與化學相關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關鍵素養,反映了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與結果的水平。這一素養不僅體現了學生從化學視角對觀事物能動反映方式,而且反映了學生對客觀事物能動反映的結果。因此,化學核心素養同時具有指向認知結果的“結果屬性”和指向認知過程的“過程屬性”。
1.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果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果屬性”,體現為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建立起來的、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結構化知識、思維方式與品質。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看,強調高中學生通過高中化學學習,掌握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標準與內容體系,獲得物質及其變化的特征與規律,并能夠運用化學符號、化學模型加以描述(表征);理解物質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建立從變化守恒、動態平衡、模型表征等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形成嚴謹務實的態度、與人合作的習慣,樹立科學物質觀、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的觀念,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關系,建立社會責任觀、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體現為個體在面對復雜情境時綜合運用化學思維、化學知識與探究技能解決化學相關問題的品質與關鍵能力。這一屬性強調高中學生在面對具體情境及與化學相關事實時,能夠通過觀察與辨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開展探究并得出結論;能夠根據物質的結構預測物質的性質及其可能的變化,應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思想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正確運用化學模型描述或預測物質及其變化、分析與解釋化學現象,運用依據多種方法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并揭示其本質屬性;能夠結合具體情境,調用已有知識與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在化學原理、化學技術應用時自覺考慮化學過程對自然帶來的可能影響,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堅持“綠色化”的觀念。
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
1.凸顯化學本質特征
高中化學區別于其他科目的本質特征體現為:化學在原子、分子的微觀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從微觀層次上揭示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以化學符號或模型表征物質及其變化。化學核心素養中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等要素,強調從微觀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視角認識物質世界,根據物質微觀結構預測物質性質及其反應,運用多種模型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使用“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等,很好地凸顯化學學科的特征。
2.反映化學基本問題
物質及其變化是化學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強調運用實驗、假說、模型、分類等方法,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開展物質及其變化的研究,并從元素的宏觀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從粒子的微觀層面揭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因此,化學學科的基本問題、問題解決的方法途徑及其應建立的基本認識,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化學核心素養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3.揭示化學學科思維
化學是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水平上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并建立起它們間聯系的。因此化學學習過程,常常需要以實驗為手段獲取宏觀現象并從微觀視角探討其本質,或對基于微觀或模型分析推理的結果通過實驗手段進行證實或證偽,從而得出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或相關理論。因此,化學學習需要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建立“宏觀—微觀—符號”的三重表征的學習思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化學核心素養,很好地揭示化學學科思維。
三、結論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和高中化學課程特點,提出包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等五個要素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簡稱“化學核心素養”)為使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落實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工作是準確理解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并進一步把握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屬性、內涵特點及內在聯系等,以期促進化學老師對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龔美英.基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9):97.
[2]明文靜.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心得[J].課程教育研究,2018(03):168.
[3]張秀麗,李慶.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J].化工管理,2013(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