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強
摘 要:批注式閱讀是提高學生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教學策略,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廣大語文教師和學生對于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都抱以較高熱情,顯著調動了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之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將探討和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應用優勢和實施路徑,以期能夠充分展現其應用價值,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
眾所周知,自新課標實行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變革,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在此背景下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應用具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進而迸發出新的思路,不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增強,而且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獲得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閱讀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既涉及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又涵蓋了教師、學生和閱讀材料的交流,閱讀材料是學生學習漢語言的重要媒介,透過閱讀材料學生將會看到我國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文明歷史,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深深吸引和折服,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還會吸收中外文學作品的精華部分,在語言表達和書面寫作方面保持飛速進步的態勢,可以說,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超然地位。然而從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的分析仍舊占據主導,給學生留下的思考時間有限,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始終難以消除,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成長和人格的健全發展,學生自主學習也將成為一句空談。
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的目光經常會停留在新鮮事物上,對于枯燥乏味的學習感到壓力很大,若采取的教學方法不當極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秉持先進教育思想,掌握多種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語文學科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讓學生從閱讀中汲取養分,陶冶情操,升華靈魂,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應用價值就在于此。所謂批注式閱讀就是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學生的思維過程將得以體現出來,他們寫下的文字并不拘泥于某一方面,如個人的興趣愛好,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經歷,與之相關的文學選段等等,將閱讀從簡單的泛讀、朗讀變成了更加復雜的一個過程,幫助學生梳理了思維,明確了主題和中心思想,非常適合于理解和認知水平不高的小學生。具體而言,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首先,靈感是稍縱即逝的,如果不能夠將自身感受及時記錄下來,學生將會很快的遺忘殆盡。通過開展批注式閱讀讓學生養成了手腦配合的習慣,他們會將閱讀期間產生的感想用文字加以記錄,無限拉長了閱讀過程,放緩了閱讀的腳步,這讓學生更容易沉浸在閱讀氛圍中而流連忘返,細細品味閱讀材料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感知文章中蘊含的深刻情感。
其次,理解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方能卓有成效,而興趣恰恰是學生主動參與閱讀訓練的動力源泉,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自由,完全由學生做主選擇批注內容,教師要對學生的奇思妙想給予肯定和支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學生也將會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于閱讀材料產生與眾不同的見解。
最后,批注式閱讀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思維的桎梏,教師不再對學生的學習予以過多干預,學生在閱讀中掌握了主動權,可以借由批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人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和諧友愛的班集體,有益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中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探析
在預習環節進行批注
每篇課文中都包含有若干個生字、生詞,在預習環節中學生需要使用字典將其注音和釋義,確保自己能夠流利的朗讀課文,以免影響到對文章的分析,這是預習課文的首要任務。接下來通篇閱讀課文,在每個段落的末尾處進行批注,抒發自身感想,并圈出不理解的地方,寫下自己的疑問。這樣預習就不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形成了發散式思維,對課文產生了深層次的理解,越來越多的學生會萌生出新的觀點。教師應大力運用賞識教育,當學生提出新觀點、新想法時予以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他們就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語文閱讀之中,在進行批注時也會產生更加豐富的思維活動,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得以快速提升。
在課堂學習中做好批注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需要著重加強,教師要發揮出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攻克疑難問題,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促使學生不斷迸發新的思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各自對文章的見解,將新的想法進行批注,同時還要借助集體的力量來解決自身的問題,如果在討論后仍然沒有解決問題,就需要將問題匯總起來等待教師集中答疑。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思維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他們從別人的發言中發現了自己不曾留意的地方,有助于學生查缺補漏,站在全新的角度來理解文章,學生對于語文課文的理解必然會更加全面、透徹。
在復習和鞏固環節進行批注
學習課文之后的反思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經過了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和情感的體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此時再開展批注式閱讀,是對語文課文的一個總結,是對學生思維的深化和拓展。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課文內容,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寫出的童言稚語通常會與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契合,充滿著個人特色,可以反映出學生理解課文的角度。由學生自己進行批注會比教師的耳提面命要有效的多,學生會真正走進課文營造的意境之中,與課文更好的對話,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在課外時間進行批注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只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和閱讀,并運用批注式的閱讀方法,在課外書上批注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寫讀書筆記,讓他們把批注式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增加語文知識積累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和批注的方法加深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不斷實踐中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讓他們能更好地運用批注式閱讀方法,把語文課堂學習和課外拓展結合起來,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強化,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文章,是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必然趨勢。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施價值,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課外閱讀中運用好這一新型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陶曉麗.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J].麗水學院學報.2014,(06)
[2]楊芙蓉.運用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5,(21)
[3]梁健.基于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