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卓
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在特定的語境內領悟和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然而從整個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情況來看,小學生一旦脫離了課本,離開了課堂,說英語用英語的主動性非常低。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也只是進行機械地教學,簡單地教學生讀單詞,讀課文,然后講解課文內容,很少讓學生真正地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進行使用和交流。英語并不是小學生的母語,他們沒有說英語的語言環境,而且即便是在課堂上,學生也不能充分地用英語進行交流,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小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因此,本文將主要圍繞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用能力;情境創設
引言
受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仍然會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知識的講解上,即便是英語的運用也不過是讀單詞、讀課文、或者各種機械地重復運用,雖然這種課堂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得到一定的英語技能進步,但是并沒有培養學生創新性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課堂教學活動以老師控制為主,學生的語言運用基本停留在跟讀,模仿,反復練習,對話模擬的層面,表面看起來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實際上還是一種變相地背誦課文的方式。因此,小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語用能力仍然沒有得到突破。接下來,本文將主要圍繞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進行探討。
課堂活動教學用語
英語語用能力,顧名思義就是英語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習一門語言,語言環境非常重要。英語作為小學生的第二語言,他們并沒有一個充分的英語語言環境,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Jespersen曾經說過:“教好英語的首要條件是給學生盡量多的事情去做,而且使用英語做。學生必須沉浸在里面,而不止是不時地噴淋一點水,他必須全身投入水中,感到自然,作為一個游泳能手而左右逢源。”這就要求老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用英語進行組織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可能很難理解老師說的英語長句子或者難句子,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盡量地使用簡單的單詞和語句,同時可以搭配肢體語言,表情配合,實物以及簡筆畫等進行輔助教學,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的說英語的語言環境,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這不僅是英語教學的要求,更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需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學習語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的關鍵時期,作為老師,一定要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充滿英語學習氛圍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倡導途徑,創設情境
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以老師控制課堂的傳統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應該避免單純地機械地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需要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融于情境之中,這樣就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加強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例如,在講解colors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打雷、下雨的視頻,讓學生產生疑惑,接下來要做什么。接下來老師就可以進行提問雨后會出現什么,學生自然會回答彩虹。此時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中呈現彩虹的照片,繼續問彩虹有多少種顏色,分別是什么。這樣老師通過把打雷、下雨及雨后出現彩虹這中自然景象帶進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感受大自然,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英語表達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激發興趣,貼近生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傾向于感興趣的內容。面對枯燥的英語知識,我們只有將他們融合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讓學生易于理解、接受。英語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小學生在初學英語的時候回感覺陌生,難免在接受英語知識的時候出現困難。此時老師可以給他們設計熟悉的環境,設置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將課堂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通過分析整個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本可以發現,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內容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老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圍繞的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聊天式教學,這樣不僅會能緩解學生聽不懂的緊張心理,還能拉進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例如,在購物這個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教室變成超市,把“超市”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商業區,讓學生拿著“錢”購物,從而培養學生的購物能力,掌握用英語進行購物的技能。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部分小組當賣家,其他小組當買家,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去購買自己喜歡或者需要的東西,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買到的東西最多。通過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組織活動,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扮演的角色就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此時,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用英語交際購物中,而不是機械地變相地背誦課文。這種身臨其境,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有利于語言的生成,也有利于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綜合提高。
結束語
英語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交際工具。作為英語老師,不能僅僅把英語當成一門學科進行機械地教學,從而忽略了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而是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的英語語言環境,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于小學英語這門學科來講,老師一定要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英語表達欲望,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得到語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老師要不斷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活動和生活相結合的策略,不斷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讓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在真正意義上將英語轉化成一門交際語言,從而實現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創建小學校園英語學習環境途徑探析[J]. 王小利.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11)
課內課外相結合 用足用好新教材[A]. 鄭麗萍.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 下卷(一)[C]. 2006
課內外結合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A]. 彭銀弟.科學教育與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C]. 2013
加強動手操作 發展學生思維[A]. 李文芳,玄成紅,田慧.中國當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 2003
英語“信息溝”活動的設計與思考[J]. 陸春花. 成才之路.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