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冰艷
摘 要:文言,是古體語言形式的代名詞。談及文言文,很多人直接聯想到令人頭疼的“之乎者也”。而很多人之所以認為文言文學習難,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應當是“詞類活用”所致,也正因為如此,它更名副其實的成為了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下就是本文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一點淺顯的看法,內容淺陋,觀點粗鄙,還望同仁指正。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詞類活用”
文言文的記敘、表達、交流和溝通方式,在我國歷史上延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近代史上推行“新文化運動”后,才開始流行以“白話”的形式表達和交流。但這并不表示我們應當完全摒棄文言文,因為從歷史傳承的角度來說,它代表了我國一定時期的文化特色,并且大部分文言文中又包含很多儒家學派的優秀思想和精神品質,實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所以,指導高中生認真學習文言文知識,掌握自主閱讀能力和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結合文言文作品創作背景做出客觀分析
能夠被選編進入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自然是經過無數個教材編寫者精心篩選,合理設計之后,才映入學生的學習視野中的,而這些篇目很大程度上來自古代名家大師之手,如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轍、辛棄疾、杜甫、李白、歐陽修、范仲淹等輩,他們每個人雖然都文采出眾,才思敏捷,滿腔熱血,但是,由于所處的年代不同,經歷的故事不同,因此,在寫作同一種景物時,也可能會有不同的一番情感體驗。所以,筆者認為,閱讀和品鑒文言文,需要抓住該文學作品的創作者及其生平經歷,來實施客觀分析,如此,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深入文言文的精神內涵,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比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課時,我們就可以一方面結合教材中給出的注釋和參考,另一方面,結合網絡上搜集的“范仲淹簡介”來相互穿插理解課文,此外,還可以結合以往小學、初中階段學習的關于范仲淹青年時期刻苦讀書“劃粥斷齏”的故事來深入剖析作者。范仲淹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從其青年時期刻苦讀書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高貴品質,之后,步入仕途,為官為國,即使遭到同僚的排擠,遭到帝王的政治打壓,還依舊心懷感恩,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钡母袊@,其心胸之寬廣,志向之高遠,又有幾人可及。
主抓“詞類活用”教學,科學歸納總結
“詞類活用”是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但也是難點。很多人將“之乎者也”作為“詞類活用”的代名詞, 但其實從廣義上來看, “之乎者也”僅僅是詞類活用中的冰山一角,此外, 還包括:通假字、使動用法、意動用法、被動用法、名詞作動詞、古今異義等,很多學生由于主觀畏懼文言文閱讀,那么自然會看到詞類活用的知識就產生了退縮的現象,其實我們只要讓學生體驗到一點學習的樂趣和成功,那么,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信心自然會提升起來。
比如,筆者認為,詞類活用中最為容易理解和記憶的,就要屬通假字了。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共其乏困,其中的“共”就是通假字“供”,意為供給。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其中的“闕”就是通假字“缺”,意為侵損,削減。失其所與,不知。其中的“知”,則為“智”,意為明智。通假字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與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諧音,因此,稍加思考和聯系上下文即可理解,而當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和學習體驗后,自然學習興趣會日益提升,學習效率越來越高。
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堅持學習陶冶情操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由此可見,“水”可以造福,也可以引禍端。同理,習慣也是一樣的。習慣,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好的一面,可以助力人攀登學習的高峰,而壞的一面,也可以讓人頹廢平庸,所以,我們建議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堅持文言文閱讀,品析文言作品中的高尚思想和精神內涵,可以涵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促使學生實現優秀價值觀的轉變,比如,很多孔子的文章重視對“仁”的解讀,倡導推己及人,仁愛愛人。而很多孟子的文章,則推行“義”,倡導“舍生取義”,而通過閱讀,則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思想熏陶。比如,筆者在教學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時,就曾如此詢問學生:“你是怎樣理解‘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的?以及聯系歷史故事,你是否可以列舉出‘舍生取義的人物?”對此,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探討,有的學生認為是抗元將領文天祥,因為文天祥北上抗元,立志收復失地,積極領導軍隊同元軍作戰,保家衛國,更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钡目犊袊@、有的認為是抗遼將軍楊業,因為一心保家衛國,但卻遭到政黨敵對勢力的排斥,在四面楚歌的境遇下,為求清白撞死于李陵碑下,當然,還有的認為是心懷天下的林則徐,更有人認為是“戊戌六君子”等等。他們這些人皆是胸懷天下,將生死置之度外之人。其心可昭日月,其情可感動上蒼。但無論是最終的結果如何,都讓筆者看到了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以及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新認識,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文言文學習中,他們更會知其然,而更想要知其所以然,得到文學求知的大進步。
綜上所述,高中是學生成長成才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作為青少年不僅要思想和學識與時俱進,更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文言文自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而組織學生有效學習文言文知識,自主閱讀和學習文言文,就落在了我們中學語文教師的身上。對此,筆者從不同的教學角度,實施了不同的文言文教學嘗試,希望可以讓學生一路沿著古韻海邊拾貝,眺望高中語文學習的遠方,拓展和延伸學生語文知識廣度和寬度。
參考文獻:
[1]謝耀偉.高中文言文誦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5):91-92.
[2]魏陶然. 基于豐富教學模式的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
[3]高思楊,程遠蝶.中學語文教材解讀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文言文課文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04):205-206.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