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考察在高考中是一個重難點的考察項目,高三的學生往往在總復習的時候發現自己在高一、高二的學習中缺少積累和方法,在閱讀題中不得要領,耽誤復習時間。因此,教師應對這種情況高度重視,在高一高二時就要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打好基礎,讓閱讀不再成為高考中的難點。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重點;現代文;反思
引言:由于語文閱讀在高考試卷中所占的比分非常大,所涉獵的題材和知識也是繁雜多樣的,使許多學生在最后的語文復習中應接不暇。而教師在講解閱讀題時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先給同學們分析文章的體裁,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對文中字句進行寬泛地解讀,將一些所謂的“解題秘籍”傳授給學生。然而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即便出現大同小異的閱讀題,學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成績仍然沒有提高,反而還損害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基于此,本文探討分析了從高三閱讀備考指導中反思高一的閱讀教學,供教師和學生參考。
一、閱讀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閱讀是語文的開端,是提升語文成績的必要途徑。我們在學習語文時就是從閱讀名著文章中感受語文的魅力,也只有通過閱讀,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大大提升。而語文閱讀也是高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三備考時期,很多學生都擅用“題海戰術”進行總復習,雖然這種方法在數理化上可能起到不少功效,但對語文的閱讀學習收效甚微。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其文化沉淀和文化底蘊,因此從高一時期開始,教師就不能忽略閱讀教學,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廣度和深度。經過漫長的訓練和感知,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成績。
二、從高三語文閱讀備考指導反思高一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加強閱讀方法指導和演練
首先,教師要清楚高中三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任務,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對這三年的閱讀學習進行良好的規劃。除了在課堂上抓好閱讀和寫作,課下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閱讀素材,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高一時期學生剛剛入校,學習任務還不是最繁重的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愛好探究閱讀,讓學生根據個體的需要和對書籍的偏好性自由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主要在于培養他們自主探究閱讀的習慣和方法。
高二時期,學生經過一年的自由閱讀已經形成了閱讀的自覺性。這時候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目光放到教師所限定的體裁上進行普遍閱讀,讓學生掌握閱讀不同體裁文章的方法。經過各種方式的訓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趨于統一。
高三時期的閱讀要服務高考,著重于探究高考型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尋求一套解題理論和程序,幫助同學總結不同體裁文章的解題思路,使解題方法系統化,解題答案科學化。
比如,在“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一”中,有一則現代文閱讀題為《趙一曼女士》,其中塑造了一個為國犧牲的女英雄。閱讀完選文,學生通過日常的閱讀訓練應該能簡要概括全文大意,大致總結出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語文閱讀要著重關注小說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及小說的寫作特色,這是在現代小說體裁的文章中必考的重點,而高考難點在于2018年的小說還考了敘事特點。回顧高一、高二的基礎性訓練,如果在教授《外國小說欣賞》時,能對各種小說的敘事特點有所涉及,那么高三時只需要總結方法,精煉語言,對待這類題型的解答就容易多了。
(二)掌握方法,鞏固訓練
在做閱讀訓練時,一定要講求方法。現代文的閱讀中對重要語句含義的考察也是屢見不鮮的,重點語句可能是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也可能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當學生拿到一篇文章時,首先在閱讀過程中便要對重點語句做一個標注,并學會在閱讀中快速整合篩選信息,把握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觀點,對文章有一個充分的解讀是答題的關鍵。
在篩選文章信息時更要講求方法,學生經過閱讀后可以繼續將文章下面的問題也粗略領悟一遍,知道問題考察的信息是什么。然后再將問題帶入文章中,篩選出有意義的信息,將相關的答案提煉出來,再加以整合和處理。這里教師還要提醒學生一些信息點隱藏在文章重點語句中,需要學生的分析和轉換。
歸納要點內容常常出現在社會科學類文章和文學類作品中,考察學生的概括性能力。在歸納過程中,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提取文章的精華,最好是用文章中的詞語進行概括總結,保證歸納的準確性。
文章的結構實質上就是文章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聯結關系,其與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息息相關的。當學生對一篇文章的歸納總結舉棋不定時,可以從文章的結構上入手,摸清楚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
例如,在詩歌類閱讀題目中,其答題模式可以說萬變不離其宗,主要考察詩歌的寫作手法、語言特色以及思想感情。學生在答題時還要找到詩歌的主旨句,分析詩句的含義,提煉情感表達。當然,詩歌類閱讀的答案都是要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來回答。
(三)定點答案
經過了閱讀訓練和方法積累,最終答案還是要呈現在試卷上。學生要了解出題者的心理,以出題點為中心在文章中“掃描”答案,一般來講,除了最后發散性思維議論性題目,其他閱讀題答案都隱藏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后,還要注意答題方式以及語言的流暢性和邏輯性,措詞表達還要回歸文章。
比如,在議論文體裁的閱讀題中,這類考題主要考察文章的論證方法。學生首先要在文章中找出關鍵語句,確定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哪些,并在題目中進行分辨判斷,最重要的是注意答案的嚴謹性。
結束語:閱讀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逐步培養和滲透,也需要不斷總結答題方法,凝練語言,提高準確性。學生也應有計劃地進行學習,切不可奢望閱讀水平能在高三總復習突擊補習,要在日常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穩定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楊萍.從高三語文閱讀備考指導反思高一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00085-00085.
[2]江勇.高中語文專題閱讀教學的實驗與反思[J].新課程(中學),2014(4):54-55.
作者簡介:陳瑩,1983.7,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湖北黃岡,職務/職稱:高中中一,學歷:大學,單位:武漢市第六中學,研究方向:高三語文復習課策略提升,所在省市:湖北武漢565BAB24-E58C-4B62-BC45-301E26F807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