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倩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的著眼點,圍繞著生活化武術教學的基本理念,探究高校武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高校武術教學的改革方向,從而全面提高高校武術教學的效率,滿足大學生武術學習需求。
關鍵詞: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生活化
回歸生活是提高高校武術教學效率,促進高校武術教學活動蓬勃開展,有效解決傳統(tǒng)高校武術教學隨意性大、教學質量低,學生興趣不足問題的主要手段。在生活化的理念下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高校武術教學方法與模式。
一、大學武術教學生活化理論解析
(一)生活化武術教學意義
倡導大學武術教學改革的生活化,不僅貫徹了終身體育教育的基本理論觀點,而且體現了武術教學的多元性、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與靈活性的基本特征。倡導大學武術教學的生活化,有助于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特征,更好的符合了武術與學生身心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的理念。運用生活化的武術教學改革思想,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武術真諦,滿足了學生借助武術強身健體的實際需求,能夠在真實的生活化環(huán)境中發(fā)揮武學的實用性、文化性、休閑性和娛樂性的特征。武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還可以找到師生互動的切合點,教師可以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武術興趣,幫助學生在課下有效探索和提高武術技能。生活化的武術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武術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入的反思武學哲理,幫助學生反思武術課的價值,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習武意識有重要的價值。
(二)生活化武術教學的體現
武術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武術運用起源于生產生活,武術產生于原始人類應對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產生活工具簡陋,生產力低下的現實情況。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劈、確、刺技能構成了武術的最基本形態(tài),當人們學會制作工具,開始把它們當作武器,人類長期與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使人類學習會了砍、刺、擲等攻防技能,原始社會發(fā)展起來的“武舞”成為武術的雛形。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武術漸漸的成為“技擊”,并且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武術都是人們健身的重要手段,武術同樣滲透在社會各階層?,F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武術也成為健身、娛樂、表演的重要手段,武術正逐步走進人們日常生活,武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具有老少皆宜,在學校貫徹健康第一理念下,武術成為提高學生身體靈活性,提高學生自我約束力,緩解學習壓力的重要健身手段??梢哉f武術的功能是生活化教學的基礎,生活化教學理念促進武術教學廣泛的融入學生生活,學生對生活化教學的渴求是促進高校武術教改的動力。
(三)武術生活化教學的原則
武術生活化教學的原則應當以尊重生命性為主要原則,生活化的武術教學建立在尊重學生個體體驗的基礎上,強調通過武術教學讓學生認實生命個體的意義,生活化的武術應當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激發(fā)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武術課堂還應當以生活為中心,讓武術教學活動充滿生活的情趣。生活化的武術教學還要尊重學生個性,能夠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在保護學生武術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體現師生雙方的有效交流。武術生活化教學還要尊重全面性原則,能夠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促進所有學生融入生活性的武術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藝術性也是生活化武術教學需要尊重的重要原則,教師應當對生活化的武術課堂進行有效優(yōu)化設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例如,展示長拳的輕快瀟灑、少林拳的古拙緊湊、太極拳的舒緩柔和,從而讓學生真正把武術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大學武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組織隨意
武術教學組織隨意是當前大學武術教學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教師缺乏對大學武術教學的合理規(guī)劃,武術教學過于注重口傳心授,武術教學沒能沒能更好的體現示范性、實用性、直觀性特征,武術教學沒能滿足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需求。另一方面,當前的班級授課制模式沒能兼顧所有學生的武術學習需求,武術教學過于注重基礎內容的傳授,沒能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武術自主練習與探究思維。這使得武術課堂教學的隨意性較大,教學進度控制難度較大,因此影響武術教學的效率,不利于大學武術教學高質量、高效的有效進行。
(二)內容陳舊
高校大學武術教學存在著授課內容隨意的問題。大多數高校武術教學還主要集中在長拳、南拳、太極劍、太極拳方面。雖然這些教學內容適于初步接觸武術學生,教學內容較為經典,但是授課內容缺乏明顯的變化,并不能體現出武術教學的多樣性,目前還缺乏武術游戲和流行性武術套路教學,導致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武術學習興趣,影響武術教學質量。
(三)方法單一
當前的武術教學還過于注重武術套路的教學,武術教學還主要集中在動作示范、講解動作要領、分組練習、套路考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沒能融入攻防理念,沒能在武術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機械性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教師未能在課堂上解答學生的武術疑惑,沒能針對武術套路進行有效的教學擴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武術學習興趣,不利于武術的廣泛推廣。
(四)缺乏變革
目前高校武術教學沒能跟上現代武術運動的發(fā)展形勢,我國現代武術的技術在快速升級,例如,散打的跆拳道的護具都較為完備,進行武術訓練的方法正在向著信息化、情境化的方向發(fā)展。但是高校武術教學沒能有效的引入先進的教育技術,武術教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攻防演示與攻防技擊展示,教師沒能圍繞武術運動的發(fā)展進行武術教學的有效創(chuàng)新。有些學校為了預防教學中的安全事故,在教學實踐中扼制了實踐教學操作,沒能根據學生的身體特質組織開展差異化的武術教學活動。
三、大學武術生活化教學改革策略
(一)挖掘生活化教學資源
提高武術教學生活化的水平,需要進一步挖掘優(yōu)質的生活化武術教學資源,從而支撐武術教學生活化的有序進行。首先,充分的利用當地的武術教學資源,在現有的武術文化、校園公共體育設施的基礎上開展武術教學活動。例如,把地方少數民族武術文化內容融入到特色武術教學活動中來。高校武術教學與地方武術館、武術學校等形成互動機制,運用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拳種、兵器等開展武術教學活動。其次,挖掘傳統(tǒng)武術文化,目前我國保留的傳統(tǒng)拳種多達360余種,每種拳種還有若干的套路和器械套路等。這些武術文化資源都有著豐富的故事,具有可練習性、實用性、文化性特征,教師可以運用這些資源豐富略顯單調的高校武術教材。例如,把武術與生活中的事物緊密結合,如開展猴拳、螳螂拳、醉拳、鴨拳等教學。在學習猴拳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猴子撓癢癢、窺望、攀登、爭頭、嬉戲、吃桃等樣子,然后讓學生掌握抓、甩、采、切、拿、扣、頂、蹦等基本的武術動作。
(二)優(yōu)化生活化教學模式
教師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武術教學活動,需要創(chuàng)新武術教學的理念與模式。緊密建立武術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投入到武術學習當中。首先,在武術教學中融入學生的情感體驗模式,引導學生在武術練習中獲得豐富的正向情感體驗,讓學生領悟到武術的價值意義。其次,創(chuàng)新應用靈活的武術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主本的武術學習需要。武術教學內容應當與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有效相聯(lián),在創(chuàng)編短小、精練、易學的小套路的基礎上,改革單一競技性內容的武術教學,還要在武術教學中穿插競技、技擊性內容,有效武術舞不分、花拳繡腿的局面,真正的提高武術課程的多樣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第三,教師還可以利用視頻教學模式,播放各種武術比賽的錄像,以及實戰(zhàn)武術,從而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生活化的武術內容。第四,開展實踐化教學活動,增加不同情境下的武術教學,開拓表演武術、競技武術、實戰(zhàn)武術教學,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武術學習需求。
四、結論
生活化是提高武術教學直觀性的有效教學方法,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可以滿足學生的武術學習需求,全面提高武術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率。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應當進一步豐富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與形式,著力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全面促進武術教學活動的高質量深入實施。
參考文獻:
[1]蘭孝國.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
[2]曹小芬,曹慶榮.“三位一體”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實施監(jiān)控與研究[J].體育科技,2016.
[3]周偉良.中國武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邱丕相.中國武術教程(簡編本)[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5]翟少紅.試論構建“淡化套路,提倡技擊”的武術教材體系[J].體育文化導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