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武
【摘要】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高中物理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其蘊含的學科素養是育人的工具。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要以立德為先。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將德育教育融入到物理概念、物理量關系及定理定律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對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核心素養 高中物理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93-01
0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將高中物理教學引入到核心素養教育時代。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中物理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要充分發揮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品德品格及人格方面的優勢,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根本任務,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堅定社會主義道德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以成長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1.高中物理包含的德育內容
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物理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物理學科中蘊含的豐富德育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物理學科包含的德育內容主要有學習目的教育,即讓學生通過物理學習樹立個人生存發展、國家富強及人類進步的目標;高尚品德教育,即使學生在探究客觀物理規律的基礎上培養誠實守信、做實事、講真話的人格品質;頑強意志教育,即通過學習物理學家克服困難取得的物理成就,而培養學生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及克服困難的決心;良好習慣教育,即使學生學習到物理學家對待研究的一絲不茍,重視細節、精益求精的習慣;合作交流教育,即使學生明白,一項成果是由多人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在學習及工作中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理想抱負教育,即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了解物理學家的抱負,從而樹立自己的理想,并為理想而努力;真理教育,即學習物理學家鍥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從而堅持真理;世界觀教育,即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理論進行分析世界和自然。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物理課程的屬性,同時也是新課標的要求。高中物理的教育目的是育人,是將生物人培育為合格的社會人,教育的價值在于未來。物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這四個核心素養都指向育人這一目標。物理觀念是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識自然并解釋自然;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是學生個體發展的必備能力;科學態度和責任是學生對探究自然有一定興趣,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物理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及感情價值的教育使學生在未來走入社會后能實現全面發展。作為物理一線教師,要明確物理的育人目的,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以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
2.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滲透對策
2.1榜樣作用
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家的事跡等的榜樣作用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首先,通過物理學家的事跡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在物理研究的過程中,物理學家研究出的每一項成果都是經過無數次驗證、實驗,推翻自己假設從頭開始再進行驗證的過程所得出來的。如在講授電磁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法拉第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終于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在講力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哥白尼為了研究天體運動進行無數次實驗,以驗證自己的“日心說”,以及牛頓發現和推導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在講授光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做雙縫干涉實驗的過程;在講授熱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對磁致伸縮效應是如何堅持不懈地觀測,最終發現了導體電阻。通過這些著名物理學家研究相關定律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可能成功。
其次,通過介紹中國的物理學成就,提升學生的信心。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物理內容向學生滲透,中國的物理成就不止古代四大發明,還有古代的趙州橋是通過力學原理進行建造;《墨經》中早就有關于光學的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等原理的內容;神舟飛船說明了我國力學原理的成就。通過這些中國的物理成就讓學生知道,中國的物理在古代和未來都是在發展著,以激發學生物理學習信心。
最后,通過教師的素養給學生樹立榜樣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無意識的模仿教師的言談行為。
2.2物理科學作用
物理是一門科學性學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辯證唯物主義貫穿始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尊重客觀事物規律,通過物理的科學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首先,通過理論講授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精神。如在講授“慣性”知識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當學生在做跳遠、跑步等動作時,都離不開慣性的作用,沒有慣性,人的行為會受到影響,但是慣性也會給人的安全造成危害。賽車在比賽過程中在轉彎處急轉彎時由于慣性作用會滑出賽道;汽車在剎車后,如果在雨天路滑的情況下也不會立即停穩。在講授摩擦力時,可以告訴學生,摩擦力可以讓運動的東西靜止,如可以防止車子打滑,同時也會造成設備損壞,如機器運轉過程中的摩擦力會造成設備的損壞。
其次,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物理的每一個概念、定律都是從客觀規律中總結出來的。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要讓學生理解事物是存在客觀規律的,在學習過程中要尊重客觀規律,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得出正確結論。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即要教師言傳身教,又要充分利用物理學家的事跡、物理知識的科學性來培育學生正確的道德意識。教師在善于挖掘物理知識中的德育素材和資源,將物理教學與德育教育進行結合,以使德育教育滲透到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培養綜合發展的人。
[ 參 考 文 獻 ]
[1]劉娜,楊士泰.立德樹人理念的歷史淵源與內涵[J].教育評論,2014(5):141-143.
[2]王春暉,鐘紹春等.文化視域下的初中物理課程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7(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