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
摘 要: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發展的人,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引者,因此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天資與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全發展。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來激發學生潛在的語言資質,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選擇去城市工作,這樣就造成了留守兒童這樣一批特殊的群體,因為父母長期在城市勞動,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大多學習成績不理想,心理和人格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留守兒童的發展特點,教師要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來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來溝通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感情,促進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本文以農村留守兒童這個角度出發,探索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因材施教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留守兒童;因材施教;教學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生在能力、愛好和家庭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性,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觀察和了解學生之間的各種差異,來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與目標,這樣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仍有部分教師不重視因材施教的觀念,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差異性,打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現象說明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存著一些問題。那么,教師在具體實施時應怎么做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語文教學經驗,談談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來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一些方法策略:
一、根據學生學習基礎中存在的差異性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堅持因材施教開展語文教學工作,首先需要教師摸清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基礎所存在的差異性,再據此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來制定符合他們水平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同一個班級中,根據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層次的不同,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小組,針對語文知識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提升其語文綜合素養;面對中等生,教師要為他們制定普通的語文學習目標,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針對學困生,教師應為他們布置較簡單的任務,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激發其學習興趣。
通常來講,留守兒童因為從小缺少來自家庭的培養與教育,語文學習基礎較差,所以語文教師要默默關心班級中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為他們制定符合其當前語文學習水平的教學目標。但是注意不能表現出過分明顯的援助性或者直接差別對待,不然會使留守兒童更加敏感和自卑,從而對語文教師和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教師要看到留守兒童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從而對他們因材施教,開展語文教學工作,促進留守兒童的語文學習取得進步。
二、根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所存在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從興趣入手來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會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知識的擴充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語文教師要在日程教學過程中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了解每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并結合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因材施教。
例如:在記敘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來開展教學工作。有的學生對足球比較感興趣,就可以讓他寫一寫踢足球時發生的趣事;有的學生對動畫片感興趣,就可以讓學生圍繞動畫中的故事情節,發揮想象來創作一篇記敘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與一般學生相比,留守兒童的興趣愛好與他們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他們比其他學生的內心更加敏感。在生活方面,因為家中沒有人照顧自己,所以留守兒童要比一般學生更懂生活,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往往來源于生活和大自然。教師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與興趣愛好。比如有些留守兒童喜歡自己種植蔬菜,據此,教師可以讓他們圍繞自己種植時發生的趣事寫一篇記敘文。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開展語文教學工作,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根據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上的差異進行針對性輔導
小學階段,學生的自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教師要常常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對個別學生易錯或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地的指導,這樣的教學方式恰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個別輔導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更加完整,還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語文學習的重視和關心,從而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以更加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語文學習。
通過實際教學中的經驗教師不難發現,留守兒童看似不愛與人溝通,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渴望來自家長或教師的關愛。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多與他們接觸,了解留守兒童在知識掌握上的難題并進行輔導,與他們建立和諧有愛的師生關系。在充分尊重留守兒童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以在學習中及時為他們答疑解惑,提供有效的幫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在不同層面上所存在的差異性后,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資質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特別關注班級中的留守兒童,根據他們的特殊心理特點來開展語文教學工作,進而激發學生的語言天賦,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黃秋子.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 李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