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高職英語課堂不僅應該讓學生通過課堂了解并學習國外的語言及文化,還應該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課程目標樹立正確價值觀,實現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思政教育的融通。本文將從高職院校英語課堂現狀展開,進而提出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方案
【作者簡介】李西倫,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碩士。
從時代發展的新需求出發,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引導,深入研究思政內涵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路徑,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是探索新時代英語教學理論和實踐路徑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豐富課堂教學環節,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改革實施中,教師首先應確立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并設置合理的教學環節,必要時可借助信息化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在高職院校中,優質的英語課程不僅是提升學生技能為未來增加就業機會的“利器”,還是透過課程了解西方文化促進國內外交流的重要媒介。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設計單一、課程內容單一,僅僅停留在學科知識技能上。而這主要與人們的文化思想、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教師的教學觀念相關。如果高職學校辦學理念落后,就很難引進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的教師,更難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
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倡導英語教師在課堂中構建課程教學體系,英語教師應以身作則,教學思想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課堂英語學科內容,完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生活的樂趣。
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措施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推進“課堂思政”的教學實施,其中明確德育目標,在英語教學的基礎上融入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增加德育教學素材豐富英文教學,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我國民族價值觀認同感,同時增強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辨別是非的能力并增強民族自信。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習西方語言時引導學生正確接納西方文化,不要養成崇洋媚外的不良習慣并培養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學生的影響有利有弊,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學會正確使用網絡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換而言之,作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該在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提升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榮譽自豪感、強化國家意識,爭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傳承國家精神命脈,增強民族自信心。
另外,作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為學生提供良好英語課堂學習環境。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所以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該注重情景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思想為教學目標提供幫助。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網絡參考課外資料,多瀏覽媒體文章,豐富英語教學環節。全方位考慮選取社會、人文、經濟、政治等方面作為閱讀資料,這樣有利于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并且明確他們的責任目標,為他們的人生提供積極的方向。
2.舉辦英語創新型教學活動。學校通過舉辦創新型教學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活動當中,學校組織學生圍繞以“國家發展”為主題的演講活動,用來全面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運用英文演講的方式講述國家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內容以豐富現有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拓展知識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
另外,英語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結合課本豐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且鼓勵他們勤動腦多思考,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教學目標迎合教學內容,并且設計相關教學環節,通過創新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時事。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多閱讀課外資料,通過了解國內外文學并進行對比,上課后讓學生進行展示,有助于學生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了解差異,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民族意識,更有助于推進英語課堂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活動。
3.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應該貫穿文化素養的培養,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僅要掌握英語相關知識內容,還應該對國內外的思想政治其他學科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高職院校應定期組織英語教師參加提升技能的培訓,具體有兩方面∶一方面,作為學校,應該定期組織英語教師觀摩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并進行學習討論,這樣能夠提高豐富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應摒棄傳統的英文教學方式,不能只關注英文的語法詞匯講解而忽略文章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他們的目標意識薄弱,認為學習英語沒有實質性的用途,所以教師應該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使學生正確理解學習英語的優勢。但現階段在現在眾多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上的積極引導,一味追求唯分論,而忽略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將德育文化滲透到語言的教學中,培養具有精湛技術、同時具備較高人文素養的新時代的職業技能人才。
4.不斷創新完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應該將新時代教學理念與課堂內容相結合,把學生的自我創新意識激發出來,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作為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理解英語延伸各學科的教學含義,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完善,打破原有的傳統的教學思想,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地位,多設計課堂的互動環節,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思考空間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其次,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將德育自然地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如在學習Festival這樣的題材時,英語教師可以要學生搜集西方和中國的傳統節日素材,做成PPT進行展示,將中國節日與西方節目進行對比,教師可以補充隱含在我國傳統節日里的文化內涵,如清明節的“孝”文化等。另外,學校也應該加強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不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視野,關注時事熱點,通過對身邊例子的講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在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時,也需要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通過文化對比,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與民族自豪感。通過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背后的文化比較,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運用好英語這門國際化的語言。
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不斷探索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創新教師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做到文化育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于高職英語教學中。在評價方式上,要將單一的知識性考核評價發展成社會責任感、人文素養等多維度的評價,這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國際化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存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2017(7):10.
[2]孟利魁.主體間性視闊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0).
[3]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切入點[J].揚州大學學報,2018(4):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