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菲
摘要: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杰作。自出版以來,它受到了無數(shù)的批評和評論。本文作為語言學與文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旨在從語用學的角度詳細分析這部小說中的對話。希望通過對《了不起的蓋茨比》語用學角度的分析,能對更好地理解這部世界經(jīng)典有所幫助,同時也證明了語用學理論在分析小說方面的實用性,豐富了文本分析的研究維度。
關鍵詞:《了不起的蓋茨比》;話語分析;合作原則
作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杰作,《了不起的蓋茨比》自問世以來便收到了許多評論。但這些評論大多是從文學的角度,而很少有從語言學角度分析的。又因為對話是塑造人物形象,豐滿文學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文學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擬將語言學和文學結合起來,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小說中的對話。
文學的語用研究歷史不長。除了句法和詞匯方法之外,其他語用策略,例如合作原則等已經(jīng)被證明對于欣賞包括小說在內的文學文本是有效的。本文試圖運用語用學理論中的合作原則來分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人物之間的對話。希望有助于更好地運用語用學方法對小說進行解釋和欣賞。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語用學開始蓬勃發(fā)展,文學語用學是語用學與文學之間的新課題也是重要課題。
文學語用學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它是由話語分析師Van Dijk教授(1976)首先提出的,他認為語用學和文學可以結合起來。文體學家Widdowson(1975)將文學視為文本和話語,并將語言學與文學的解釋結合起來。Pratt(1977)對言語行為理論應用于文學批評的可行性和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她認為文學是一種特殊的語境,后來她開始用Grice的合作原則來分析一些文學文本。
文學語用學研究在中國尚未見多年。胡壯麟(1980)在語用學中首次引入其理論。文學語用學的綜合理論探索并不多,也是文學研究與語言學研究分離的原因。封宗信(1997)討論了語用學、文體學和文學研究之間的關系。王欣(2002)總結了文學語用學的歷史和起源,并對其在國內外的研究進行了列舉。涂靖(2004)則討論了文學語用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和意義,研究目標和理論原則。總體來說,文學語用學在中國呈上升式發(fā)展。
二、理論框架及案例分析
“合作原則”是由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Grice提出的。Grice(1975)認為人們在談話中遵守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部分,即:
量的準則:所說的話應該滿足交際所需的信息量;所說的話不應超出交際所需的信息量。
質的準則: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關系準則:說話要相關。
方式準則:避免晦澀;避免歧義;簡練;井井有條。
人們如果違反合作原則的四條準則,就會產生會話含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言外之意。根據(jù)上述理論框架,下文從違反準則的角度分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對話,探討其會話中的言外之意。
(一)違反質準則和量準則
當說話者說謊時,他就違反了質量準則。如果發(fā)言者故意提供的信息多于或少于要求,他將違反數(shù)量準則。由于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許多談話同時違反了質量和數(shù)量的準則,因此對它們的分析是一起進行的。
例1.尼克和蓋茨比之間的對話:
“‘我說,old sport’,他出人意料地脫口而出,‘說說你對我是什么看法?’”
“我有點不知所措,只好泛泛而談應付一下?!?/p>
“好吧,我來跟你講講我的身世。我不希望讓你聽信那些傳言,對我產生誤解?!?/p>
“上帝作證,我要告訴你實情?!?/p>
“我是中西部一個富裕人家的兒子——家人都去世了。我在美國長大,但是在牛津上的學,因為很多年來我的現(xiàn)任都是在那兒接受教育的。這是家庭傳統(tǒng)?!?/p>
“‘中西部什么地方?’我隨便問道。”
“舊金山?!?/p>
“哦,知道了?!?/p>
“我的家人都不在世了,所以我繼承了很多錢。”
“后來我就生活得像個年輕的王侯一樣,到巴黎、威尼斯、羅馬,歐洲各國的首都收集珠寶,主要是紅寶石;捕獵一些大個兒的動物;畫點東西……”
這次談話發(fā)生在蓋茨比駕車和尼克去吃午飯的時候,蓋茨比突然問尼克對他的看法。對于蓋茨比的問題,尼克只是泛泛而談敷衍過去。實際上,在這里尼克違反了數(shù)量和質量的準則。不過尼克這樣回答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完全是發(fā)生在兩個關系密切的人之間的個人問題。而尼克只與蓋茨比進行了幾次簡短的談話并不了解蓋茨比。對于他而言,這個話題太突然了。至于蓋茨比,他幾乎從出生開始敘述他那壯觀的人生經(jīng)歷,這實際上違反了數(shù)量的格言。因為尼克并未提到想要了解蓋茨比的背景,蓋茨比突然主動談論。這是因為他想說服尼克相信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并且盡可能多地提供證據(jù)??紤]到下面的故事,蓋茨比也違反了質的準則。例如,他并非出于富裕家庭,他也沒有在牛津大學接受過教育等。蓋茨比也自知自己說的不是真的。他說謊的原因是,在他那個時代,富人不僅關心金錢,還關注一個人的家庭背景。蓋茨比不希望人們看不起他。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有一個美好的個人形象來吸引他夢寐以求的愛人——黛西的注意力。
(二)違反關系準則
當發(fā)言者沒有說出與該主題密切相關的內容時,他將違反關系準則。
例2.“‘他們想我嗎?’她欣喜若狂地叫道?!?/p>
“整個城市想你都想慘了。所有汽車的左后輪子全涂成黑色,仿佛哀悼的花圈;城北的湖邊,整夜都可以聽到綿延不絕的哭聲?!?/p>
“‘多棒?。∥覀兓厝グ?,湯姆,明天就回!’然后她又沒頭沒腦地說了句:‘你應該看看寶寶。”,
這是尼克第一次來到黛西家,他向黛西致以問候。黛西很高興聽到尼克所說夸大之詞并急忙向她丈夫表達想要回家的渴望。但幾乎剛說完要回家,黛西馬上將這個主題轉變?yōu)樗呐畠?,這違反了關系準則。尼克夸大了人們對黛西的渴望,只是為了營造一種讓她高興的氛圍,也是寒暄的一種方式,以增進兩人的熟悉度與親密感。而黛西也作出了相應的回應,表示自己迫不及待地要回家看看,其實她并非真的想回家。因此,她很快將主題改為女兒,不再繼續(xù)上一個話題。
(三)違反方式準則
如果說話者使用含糊不清的詞語或詞語不簡短,他將違反方式準則。而如果說話者故意違反方式準則,那么聽者可以得到比文字本身所傳達的更多的東西。
例3.“‘黛西,現(xiàn)在都結束了’,他熱切地說?!磺卸疾恢匾?。告訴他真相吧,告訴他你從來沒有愛過他,將這一切徹底了結?!?,
“她茫然地看著他。‘是啊,我怎么會愛他,怎么可能呢?”’
當蓋茨比要求黛西告訴她的丈夫從未愛過他時,黛西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代之以含糊不清的詞語,如“怎么會”“怎么可能”,這就違反了方式準則。她的回答太模糊了,聽起來好像連她自己都不能確定到底有沒有愛過她丈夫。而在這含糊的回答背后其實是湯姆經(jīng)常在外面,并且經(jīng)常忽視她,導致她想要否認自己愛他的事實,同時也為自己出軌蓋茨比找理由。但是她終究不愿意說出違心的話,那就是堅決否認她愛過她丈夫。所以以這樣模糊不清,像是回答又像是反問的話來回應蓋茨比,其言外之意是她曾經(jīng)是愛過自己丈夫的。
三、總結
合作原則是語用學中最基本的理論之一。如果參與者想要進行成功和順暢的對話,他們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并遵守這些原則。然而,在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情況并非如此,參與者可能無意識地或故意違反這些格言。
語用理論應用于文學文本分析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文學語用學的研究才在中國進行。如今雖然一些中國學者致力于這一領域的研究,但國內外對該領域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從語用學合作原則的角度詳細分析了會話,希望為文學語用學的研究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Pratt,M.L.Toward a Speech Act Theory of LiteraryDiscourse[M].Bloomington,1977.
[3]Scott Fitzgerald,F(xiàn).The Great Gatsby[M].Beijing:Knowledge Publishing House,1925.
[4]Van Dijk,T.A.Pragmatics of Language andLiterature[M].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company,1976.
[5]封宗信.語用學、文體學與文學研究[J].國外文學,1997(3):24-30
[6]胡壯麟.語用學[J].國外語言學,1980(3):1-10.
[7]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
[8]涂靖.文學語用學: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J].外國語,2004(3):51-56.
[9]涂靖.文學語用理論體系構想[J].外語學刊,2011(2):88-91.
[10]王欣.九十年代語用學研究的新視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3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