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是素養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文章針對音樂學科特點,從學科的整合,情感的培養等幾方面闡述了音樂教學中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藝術素養 學科整合 情感體驗 多元思維
音樂素養作為文化修養的一部分,能提升全民的文化底蘊。我國應重視音樂素養,因為這不僅僅使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樣,更能有效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國民的藝術素養如何,將關系到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素質,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有所提高,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在音樂教學舉步維艱的今日,持著對自己專業的尊重與傳承的心愿,平時教學中我對本學科教學潛心研究探索,現針對音樂教學中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談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增強信心
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與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們在學習基礎知識后,基本技能也要根據知識進行練習,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達到“雙基”的要求,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進行備課,及時的抓住現代音樂教材特點,并在識譜、聽音兩個重要環節中改進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教師應把音樂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課本歌曲、課外歌曲等都結合起來進行練習。比如,在訓練學生的節奏中教師可以讓他們手腳合用,根據節奏再編排好類似的舞蹈動作,讓學生隨著節奏舞動起來培養他們對樂器演奏的興趣,學習之余,組織學生們去欣賞名人演奏會,從中了解名人的歷史,鼓勵學生應樹立自己的理想,并使他們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加強音樂素養的教育,強調音樂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為重點,從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健康音樂教育、教師本身等方面談如何改善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在課堂靈活實現與其他學科結合
現今,中國教育體制的發展趨勢也有了一個重要的變化,即倡導課程學習向著有經驗和生活回歸,緊密聯系學習者向自身發展需求,追求課程的融合性、整合性、綜合性。不管是在文化領域中還是其他藝術及教育領域中,音樂都可以與之聯系的。音樂具有一種整體性、包容性等文化現象,音樂中最能表達情感從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健康的音樂值得人們細細品味,同時與人的生理、心理結合產生共鳴并陶醉其中,使人產生一種正能量充滿希望和對生命的熱愛,振奮精神,使人充滿愛并能激發向上的力量。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也是有益處的。音樂的人文學科領域的體現,主要是文化的融合。全民提高文化素養,對整個社會的進步也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學生時代可以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追求美好,享受音樂美好的體驗,同時培養他們藝術素養。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體現,它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的內涵。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可以直接拓展學生學習音樂的渠道,發揮學生們的多元化的思維,使他們對音樂有更為廣闊、自由的體驗,理解并能學習好音樂,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朝著更廣闊的音樂領域去發展。因為音樂不僅只是一個學科,它包含政治、歷史、地理、美術以及語文等各類學科的融合。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體驗,更是一種心靈的感悟及凈化,并為文化事業開拓了新的發展路徑。營造和諧的藝術氛圍、文化氣息、創設綜合性的音樂課堂教學,為更加好的實現音樂課程價值服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對于音樂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傳授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友愛等情感體驗,從而喜歡上音樂。因此,教師首先要樹立音樂教育觀,發展觀,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與學生和諧相處,把自己真誠完整的人格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師高尚的師德是音樂教師在工作中自覺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和品質,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體現音樂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不斷得到人生的啟迪。
三、音樂之情感培養
音樂的魅力讓人無法阻擋,使人心曠神怡,欣賞音樂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當悅耳的音樂通過我們的聽覺到達我們的大腦皮層時,優美的旋律使人振奮精神,感受美的存在,更能伴隨人的情感變化,產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生活享受。這種對生活的熱愛是由內而發的,人只有在心情愉悅時才能發現世界的美好,心情也隨之愉快起來,同時音樂對身體有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馬克思曾經說過:“一種美好的情緒,比十幅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勞和痛楚?!币虼耍魳非楦械呐囵B尤為重要。學校教育對音樂教師個人素養的要求是綜合的、全面的,要求音樂教師既要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熟練掌握音樂的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博學多思,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知識,懂得教育規律,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作為音樂教師要明白,音樂教育的責任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要全面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這個前提下,作為教師要結合現代教育的需要,不斷提高個人的素養,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在所有藝術中,音樂是抒發人的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音樂的情感體驗也是這一種審美體驗,在音樂教育中應對學生的情感領悟和表達起到強化作用,并能通過音樂表現內容和表達情感的藝術對學生進行逐步的加深,使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有大幅度提高。在課外應讓學生自己通過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使他們的心靈得以滿足,從而得到教育,獲得寶藏。
音樂是人類語言的延伸,是文明的產物,它有助于開啟人們的智慧,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對他們進行美育的重要方面,并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波]斯門江卡.音樂與藝術[M].梁全炳,姚曼華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
[2]周薇.西方音樂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法]保羅·朗多米爾.西方音樂史[M].朱少坤等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4]吳雨明.轉變理念,實現教師繼續教育的跨越發展[J].職業圈.2007(18).
[5]鐘彬杉.關于新世紀教師素質培養的認識與實踐[J].襄樊學院學報.2007(07).
作者簡介:
吳媛媛,渭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
項目基金:陜西省教育廳項目 ? 17JK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