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芳
摘? 要:初中學生無論是生理或心理都處于高速發育的階段,因此教育教學對其性格上的影響十分深遠,針對這一點,在此階段中開展生命教育是尤為重要的。其中,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較多內容都與“生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對于生命教育的開展有著較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則是通過分析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探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開展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命教育;學生需求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對學生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以往的初中學生,因為受中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因此往往是單獨學習的時間較多,并且以考試為目標的學習占據了過多的生活空間,導致學生變得不懂與他人如何交往,性格上容易出現自私、冷漠的情況,從而往產生一些不利于自己未來發展的心理因素。而生命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開展,則正是引導學生去了解生命,從不同角度去發現與認識生命,從而培養其尊重、熱愛不同形式生命的思想意識。通過增強初中學生對生命的認知,也可間接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說生命教育的開展,是初中學生未來成長所需的重要元素。
(二)社會發展所需
目前,伴隨著中國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文化變得更加多元,特別是在全球信息一體化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新思想與新文化出現在了初中學生的生活中,可以說現代初中學生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其心理與思想產生影響的因素也更加的不穩定,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深入研究語文教材,利用所包含的“生命文化”,對現代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引導。在語文課堂中強化生命教育,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意識,同時培養了其思辨能力。當學生的思辨能力在不斷提高,那么在面對外界各種信息時則具備了足夠的認知能力,從而實現吸取優秀的思想,排除信息化時代中的不良觀念。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應是向人們傳達生命的氣息”。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校方與教師都應把“育”作為核心,改變以往以考試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屬于文學領域,自身擁有豐富的內涵特征,因此在塑造學生的思維意識、人文素質和心理世界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深入發掘并發揮教材的價值,令學生更加有效的吸取其中的生命文化。
針對這一點,教師可利用實際的人物為切入點,增強初中學生的體驗感。例如:杰出或典型的歷史人物。教師選擇的歷史人物首先應是對社會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做出了積極的影響,其次是擁有較高的熟悉度。如:《音樂巨人貝多芬》《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文章,里面都講述了主人公對生命尊重與熱愛。而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教師應為其補足課本中所缺少的內容與知識。以《音樂巨人貝多芬》為例子,教師則應加重貝多芬在身體出現殘疾后,依然不放棄音樂,堅持創作的內容。
(二)利用課外閱讀材料豐富生命教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除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以外,還要利用課外閱讀來豐富與強化生命教育。語文教材的內容畢竟有限,單一的課文往往有不足之處,包括:文中所缺少的歷史背景、人物的經歷等。同時,利用課外閱讀也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生命教育的目的與意義所在。針對這一點,教師可為學生推薦即有較強的趣聞性,同時有包含生命意義的經典書籍。如:《金銀島》。首先,此書是以冒險為主,文中的島嶼含有各種神奇的動植物與金銀寶石。通過解讀主人公冒險過程中的勇敢、堅強和自信可培養學生堅毅的生命觀,而通過與金銀寶石的鮮明對比,則可突出生命教育中的深意,從而讓初中學生對金錢有一個健全的理解。
(三)重視生命教育中學生的個性化特征
人的性格是不同的,因此在生命教育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即:對生命的理解的差異性。針對這一點,在生命教育中可利用作文寫作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性與個性化發展的空間。例如:讀后感。在《鄧稼先》《藏羚羊的跪拜》等課文的教學之后,教師則可引導學生思考鄧稼先老先生的所想所做,包括:不計較個人得失而為國家與人民作出的貢獻。通過對文中細節上分析,探究鄧稼先老先生自身所蘊含的生命文化,然后學生以個人的理解進行寫作,教師發現問題后則應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主,避免盲目的批評與統一化的教學,最終逐漸讓學生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偏差與錯誤。
(四)改變教學理念
語文教師是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教師的教育觀則直接影響了開展生命教育的效果。以往的初中語文課程,是以語文知識與技巧為主的教學,因此缺少了生命教育,最終導致多數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針對這一點,校方與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符合生命教育的意義為目標,樹立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的生命教育理念。改變以往統一化和單一化的教學模式,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的空間,培養其可以獨立思考與生命教育相關的信息的能力。因為生命教育直接針對學生的思想與心理層面,因此只有當其擁有了獨立而自主的思考空間,才可真正接受并積極的參與到生命教育中。
三、結語
生命教育對初中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其在這一階段自主意識開始增強,因此單一的強制性管理和教育則容易讓學生產生排斥感與對抗感,而生命教育的開展,一方面令初中學生擁有了更加健全的心理,同時也讓其學習語文進入了更深的層次。
參考文獻
[1]包大凱.初中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命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
[2]高明光.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生命化教育”途徑[J].亞太教育,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