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朝勝
摘 ?要:歷史是真實發生事件的記載,初中歷史教學受到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的初中歷史老師沒有正確的處理好所擔負的傳道受業解惑之間的關系,教學工作停留在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歷史知識,背誦考試重點以便能夠在期末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最終為中考打下好的基礎。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培養孩子們的道德思想情感,沒有發揮歷史學科具有的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文章為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工作經驗探討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希望對有關老師的教學思考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1引言
歷史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教學學科,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學生們的愛國情感培養大有好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貫徹落實建設和諧社會主義價值觀,進一步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2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
我國通用印度、埃及和古巴比倫一樣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大國,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們早在公元前的21世紀就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時代、我國有著輝煌的青銅器鑄造歷史,有響徹世界的四大方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還有千百萬人共同筑成的抵抗侵略的萬里長城;有碧波千里的京杭大運河還有《周易》《詩經》等著名的文化精品。中國文明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綿延不盡,在今天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文化創新提供著源源不斷的資源。如果能夠在歷史教學工作中向學生滲透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對歷史受到侵略壓迫時候,祖先們奮起反抗的歷史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結合當前“中國夢”,能夠為科學文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保證。讓學生們為祖國繁榮富強而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學習使命感和愛國護家的責任意識。
3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
愛國主義自古以來都是鞏固自身對祖國情感的一種深厚感情。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和哲學家孟子曾提出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至今被很多同學寫在自己的日記或者是作文當中。古往今來,有不少的仁人志士為了維護祖國和民族尊嚴,拋頭顱、灑熱血,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比如鴉片戰爭中的林則徐、變法微信被砍頭的譚嗣同、推翻帝制主義的孫中山等革命先烈,都體現了這一偉大名族精神。他們的故事彰顯了名族之魂,是我們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精神品質。今天,很多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嬌生慣養長大,形成了自我為中心、自私、狹隘的性格,初中正是他們形成自我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通過歷史故事真人真事感染他們,有助于他們轉變認知,擁抱社會、學會寬容,成為繼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合格接班人。
4培養學生忠于祖國的良好品格
我國歷來奉行“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并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祖國統一也一直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我國的各族人民從古至今都為了不受到外來侵略而努力,經過長期艱苦斗爭才有了今天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黨組織類型,他們繼承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偉大光榮傳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為自己的后代開創一個新中國,擁抱自由、熱愛生命。他們抵御外敵,趕走侵略者,保衛了祖國的領土完整。后來,鄧小平同志的上臺開創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治國理念,先后使得澳門、香港回歸,并且繼續發揮其原有發展特色。臺灣問題成為當下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通過這一熱點問題來讓學生們討論關于如何對待“臺獨”分子,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為實現未來祖國統一而努力讀書。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我認為,只有針對性的選擇教材內容,結合熱點才能夠更有效的吸引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激發其愛國情懷。
5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通過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善于挖掘歷史教材當中的愛國主義教學內容。比如以歷史人物為例,古代有不畏強權的晏子,有保家衛國的霍去病和衛青,還有精忠報國的岳飛等人。即便是近代,也有諸如黃繼光、董存瑞等人。歷史教師可以將分散在歷史課本中的愛國歷史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要掌握不同的歷史教學方法,比如使用比較法,將我國的歷史人物和國外的歷史人物進行比較,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還有就是類似講解“活字印刷術”為例,除了要介紹活字印刷術的歷史地位和世界文化貢獻以外,還要將其與其他國家的印刷術出現的時間和技術成熟度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自己國家的光輝燦爛歷史,來激發其愛國情懷。
6培養學生的競爭與憂患意識
正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當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學生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缺少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我們作為教師的應該理性的看待這一點,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時候要善于引用歷史典故進行疏導,每個不同的朝代都會有一個勵精圖治的開國君主,讓其統治時期的國家出現一個鼎盛時期。主要在于王朝的開創者更知道江山來之不易,而后面的繼承者貪圖享樂,政治腐敗,最終滅亡。如果能夠通過歷史教學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夠引發其對當下所處時代的思考,在如今這個政治、經濟多極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中,如果不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管是國家又或者是我們自己,都將會被社會所淘汰,究竟如何才能夠提高自身競爭力,避免被淘汰出局呢?答案便是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行。學生們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可以看出培養學生們的憂患意識的重要性了。
7結語
歷史學科是初中教學階段開展的一項重要學科,學生們通過學習歷史可以在生活和學習上做到以史為鑒,以史為鏡,反思當下的社會生活和自己的所作所為。同時,歷史事件中不乏很多保家衛國而奮勇現身的愛國事例,通過學習這些事跡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我們作為老師,任務就是要將這些優秀的愛國主義內容滲透到日常歷史教學工作當中,提升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其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者恒.讓歷史引導未來——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思路[J].中學時代,2014(10):122-122.
[2]王月鳳.讓歷史引導未來--淺談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38-38.
[3]何仁權.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未來英才,2015(9):313-313.
[4]馬蘭.試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科技投資,2013(A18):328-328.
(作者單位: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武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