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輝
摘要: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根據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結合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內涵,從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現狀著手,著重闡釋了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文化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高職院校;文化育人
以文化人是當今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職責,文化育人成為時代的主題。事實上,古往今來,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體系中的仁愛、忠義、誠信一直都是良好社會行為的道德約束,這也與現代高職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內涵不謀而合。在積極推動高職院校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強國是必由之路。當代異軍突起的高職院校因高職教育歷史較短,在高職文化群起探索卻尚無定論的現實情況下,依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解決高職院校文化傳承這一問題已經作為一種新思路出現。本文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作用進行分析。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經典的、正道的、仁愛的、和諧的、先進的、傳承的,既有很強的原則性,又具有靈活性,能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變遷,精髓不變。
優秀傳統文化是經典,經典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并源遠流長,是我們先輩用幾千年的歷史經驗和生存智慧總結的精髓,通過歷史長河的沉淀更加悠遠彌香。優秀傳統文化是正道,正道就是正面、道統、積極向上。優秀傳統文化是仁愛,仁愛就是仁義,有愛心,關心他人。優秀傳統文化是和諧,和諧就是合作互助,共同進退。優秀傳統文化是先進,先進就是能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古今中外為一體。優秀傳統文化是傳承,傳承就是繼承并延續,把好的東西代代相傳。
優秀傳統文化是經典歷史的積淀并延續至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有著很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內涵
文化育人是指把文化或價值觀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教育的關鍵。文化育人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首要位置,要求學生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充分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作為教育培養的核心。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樹立正面榜樣,身體力行,引導高職學生追求積極、健康、快來、樂觀的生活。因此,文化育人符合以人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尊重每一個人的價值,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文化育人在教育體系方面和文化內涵建設方面都起到了強大的功能作用,提升了高職學生審美意識,激發了高職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加強了高職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符合新時代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實施
高職院校文化是高職院校師生在學校發展歷史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高校學生是文化繼承、傳播和創新的生力軍。高職院校學生是廣大高校學子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育人的重要措施。
(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修養存在的問題
1.高職學生本位思想重,責任意識淡薄
身為90后的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深受家人的呵護和寵愛,個性張揚,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在自我價值的追求上堅持不懈。另一方面,部分當代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對個人需求和社會要求認識不準確,致使價值目標過于現實,缺乏社會責任感。
2.高職學生心理承受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
一方面,高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和完善階段,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獨立性增強、自主性和能動性在不斷提高,開始有了一定競爭意識和挑戰意識,勇于擔當。但是由于長期在家長的保護傘下長大,很少受到挫折。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會使得原本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一定的改變,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理素質較差,出現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
3.網絡應用的普及,道德認知和行為背離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的應用幾乎已經普及到每一個人,特別是當代大學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對于網絡信息的泛濫、網絡小說的流行和網絡游戲的癡迷,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網絡吸引而沉迷其中,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在多種因素的沖擊下,他們對傳統思想和觀念在認識上產生了偏離。部分網絡小說用暴力、色情來吸引讀者,使得部分高職學生,特別是男生輕易就沉浸在網絡小說中,從而忽略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影響了學業,更接受了低俗文化,不利于思想健康。
(二)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現狀
1.領導對文化育人認識不到位
我國高職教育歷史二十余年,發展迅速,辦學規模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總的來說還處在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轉型期。對于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內涵發展還處于“喊口號”階段,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高職院校的領導在文化育人對學院發展的重要性上認識不足,對文化育人的內涵領會不深,對精神文化建設積極性不高,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通識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2.輕“人文化”重“職業化”傾向明顯
高職院校的職業性是首要特征。大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職業技能的學習,忽視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凸顯出實用化和功利性的傾向,使文化育人的理念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偏移。很多高職教師一門心思教書,無心育人,而學生也忙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各種資格證的考取,沒有時間更沒有興趣去廣泛涉獵優秀傳統文化,缺乏文化底蘊,相對比較浮躁。高職院校在生存與就業壓力引導下,注重選擇市場利益,對校園文化建設忽視,導致高職院校價值訴求發生偏差。
3.人文教育流于形式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教學的延伸,是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對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增強社會適應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文化知識轉化為人文素質的重:要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高職院校開展活動都是為了開展而開展,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均流于形式。活動樣式雖然也算豐富,但很少有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開展,很難產生共鳴。大部分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被動參加或者不參加。還有部分高職學生參加活動是為了獲得操行分,功利性太強。另外,活動指導老師或社團指導老師對活動的指導流于形式,學生本身由于自身閱歷的限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把握力不從心,不能很好地發揮活動的作用,實用性不強。
(三)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育人實施路徑的拓展
1.優秀傳統文化進入高職課堂
優秀傳統文化進入高職課堂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高職院校為了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并結合當前形勢結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2.優秀傳統文化進活動,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當代高職學生正處于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在這種形式多樣的思想觀念環境中,部分高職學生愛國情懷淡薄,使得民族精神的弘揚面臨著新的挑戰。高職院校在廣大高職學生中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可以陶冶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使高職學生的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如“五四”紀念活動、“一二·九”紀念活動等,以演講或朗誦等形式,對高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這些活動載體對學生開展具有紀念意義的教育活動,從而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此外,還可以舉辦“課本劇大賽”“國學知識大賽”“漢字聽寫大賽”“文化下鄉”等優秀特色傳統文化專題活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
3.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社團
當代的高職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作為90后的他們很多時候會非常自我,在關愛服務他人等方面意識淡薄。作為新時代的人才,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應該多參加學生社團,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高職院校本身要用好第二課堂,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使高職學生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學生社團向高職學生進行國學知識宣講和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弘揚愛國主義,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宣講人倫道德精神等。通過這些方式,引導高職學生正確處理身邊的人和事,懂得相互尊重和關愛他人,回報社會,進一步增強集體榮譽感,提升個人道德修養。
4.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實踐
高職學生大多愿意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借用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把文化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為了傳統文化更好地被高職學生了解,高職院校可以利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高職學生為主體,自主開展并親自參與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宣講中,去深刻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去探尋文化的根源,去感受文化的魅力。通過學生社會實踐,將傳統文化轉化為行為,學生才能與傳統文化零距離接觸,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起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優秀傳統文化在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院校采用多種方式使高職學生學習并牢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認真誦讀中華經典文學,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既是高職院校完善內涵建設、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媒介,對當代高職學生的心靈起到引領和治愈作用。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紀寶成.大學文化傳承創新的職能[N].光明日報,2011-5-6(7)
[2]江秀華.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3]吉冬梅.困境與愿景——剖析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之現狀[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4]王勝利.淺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瓊州大學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