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怡
摘 要:思維導圖在高三歷史的教學中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教學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將繚亂的知識點逐漸整合,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生的學習和溫習更有效率,同時這種工具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卓有成效的學習,歷史教師可以不斷探究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歷史學習中的方法,錘煉學生對知識的整理能力,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領會,通過教師不斷的努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理解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三歷史、使用意義、應用方法
引言: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在當前新興起來的教學工具,對教學的幫助非常巨大,這種新興的教學工具是利用構建框架,采取圖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它可以將難以理解的知識用一種簡潔的形式展現出來,而且簡單易懂,讓學生可以很快對知識進行吸收,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創建知識體系,在當前的教學中可以輔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由于其將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的完成任務,所以在當前被更多人所認可,并逐漸應用于教學和學習當中。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三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一)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并且加以聯系
對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從時間、朝代、意義等不同的方面都可以構建思維導圖,但是學生在繪制中需要對知識加以掌握,而且還需要將大量的、繁雜的知識進行簡化總結,用精煉的知識總結出來,通過合理的想象浮現在腦海當中,并最終呈現于思維導圖上,輔助學生領會知識并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近代中國的思想和理論”的學習中,學生會聯想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等等,這些浮現于腦海中的知識零散且沒有章法,但若是根據時間、先進性等等線索進行整理,同時在腦海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學生的思維導圖自然而然便可以繪制出來,這樣學生還可以加深對每個知識點的印象。
(二)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講課,通過這種形式,教師本課所講解的重點內容便很清晰的呈現出來,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記憶,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在內容的學習中盡量選擇重點知識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也可以很快掌握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任務。
(三)進行針對性教學
由于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大量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所以在不同的學生中思維導圖的繪制效果也不一樣,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觀察,觀察思維導圖可以讓教師對學生形成足夠的了解,方便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思維導圖可以盡力顯示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教師通過對思維導圖的觀察就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一覽無余,在掌握了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展后,教師便可以設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盡快提高成績,從而達到所有學生對知識的完全掌握。
二、思維導圖在高三歷史教學的應用探究
(一)保證思維的連貫性
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歷史知識點非常復雜而且散亂,各自之間都有很密切的聯系,如果不能通過思維導圖將知識整合學習,那么隨著知識的增加,在學習中會越來越亂,雜亂無章的學習反而會對知識的掌握起到負面作用。
例如在“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將每個民主革命事件的發生原因、經過、結果、影響進行串聯,最后形成體系進行學習,最后在問題中可以很快的進行實際應用。
(二)形成卓有成效的解題方法
在高三的歷史教學中,學生已經對知識有了基礎的掌握,能夠通過問題進行一定的思考,但是由于知識非常龐大駁雜,所以學生在知識的使用中會出現對知識的缺失或者不知應該使用那些知識來解決問題,所以思維導圖的作用便凸現出來,思維導圖可以將知識進行整理,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個知識體系,在問題中需要使用哪些知識就提取出來,進行問題的解答,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解題效率,降低解題難度。
(三)加強對知識的復習
對于歷史學科來說,課后復習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對于高三的歷史教學來說更是如此,由于已經學習高中了所有的歷史知識,學習量必定是非常巨大的,學生不可能在課上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所以便需要進行課后復習,這就需要使用思維導圖將復雜的知識進行簡化,在復習中找到知識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將知識聯系、思考并最終記憶下來,最后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但是其作用卻非常巨大,它既能夠通過對思維導圖的使用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成績,又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改變,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學習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合,加強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需要教師不斷探尋對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幫助學生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最后達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任媛.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3:245.
[2]江峰.試析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思維導圖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01:53-54.
[3]沈昊.從思維導圖到思維構圖——歷史解釋能力的教學探究[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8,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