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怎樣擺脫貧困是我們現當代世界中各個國家面臨的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課題。精準扶貧其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教育來實現。教育對人民的好處不只是擺脫貧困,也能加快經濟的發展,更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最終會帶著人們走向幸福美滿的康莊大道。教育扶貧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持續性的作用,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好好發揮它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精準扶貧;作用
一、教育是實現脫貧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初,教育只是為了方便我們每個人能夠和他人交流,為了更好的互動而對其進行讀寫能力的栽培。一般情況下,貧窮地區的人們也都是缺乏最基本的表達和書寫能力的,這些必然會降低他們的勞動效率,也使得他們缺乏一些必要的能力,因而,會直接縮減到他們的收入。研究表明。七年之中,只要學校在教育上增加一年時間的投入,就可以使社會收入增加6%。完成初中學歷的可以使擺脫貧窮的可能性達到兩倍,也將貧窮率降低了25%。從這個研究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對于教育的投資,是個漫長但卻很有效的收益。
教育除了以上闡述的能夠讓人們擺脫貧窮之外,它更能隔斷貧窮的代際傳遞。大多數沒有上過學的父母,他們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會低很多。因為缺乏一定學歷、一定文化的父母,一般只能從事沒有技術含量的且收入低的體力工作,那么也就沒有太多的物質條件提供給孩子,不能讓孩子接受到完整的教育水平,結果就會讓孩子們很早就輟學進入到社會中。父母學歷低、能掌握技術含量高工作的能力差,孩子教育跟不上,最終也會是同樣的結局。所以,提高受教育程度就顯得更加迫切。也是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必經之路。
教育可以增加家庭和地區的收入,也就幫他們擺脫貧困了,這樣的話,也就更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貧困人口的移動。研究表明,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勞動的效率也會隨之變高。一般情況下,多上一年的學,估計工資就會漲10%。初中學歷是8%,高中學歷是16%,大學學歷是16%,對于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隨著教育層次的提高而提高的。個別國家,教育的回報率顯示的更高。特別注意的是,農村是更需要教育的,教育程度對于他們而言,是越高回報越多。研究表明,大多數的農村貧困戶,沒有在外生存的能力,只能選擇在家務農。如果他們受教育的話,思維會變得更加敏捷,也會善于與人交往,也增加了他們賺錢的本領。關鍵在于教育會增加很多他們除了從事農業以外的技術含量高的工作能力。根據學者的調查數據分析,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是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貧困狀況的。提高總體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會快速高效地降低我國的貧窮人口概率,還有提高他們的教育層次,對自身也有很顯著的減貧作用。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陷入貧困的概率,而且提高勞動力的受教育層次,對于貧困戶具有顯著的減貧作用。根據學者研究分析的1989——2011年我國城鄉人口的教育收益率,結果顯示,教育水平和教育收益是成正比關系的。
二、教育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必經之路
教育一方面可以幫助貧困人們擺脫貧窮,另一方面也能使得個人和家庭避免陷入極度貧窮的深淵,最終可以讓人們走上幸福美滿的道路。相比較而言,受到一定程度教育的人群,在面對自然災害或者家庭變故的時候,會更容易從不良情緒中掙脫出來,處理身邊的事情,盡快恢復日常生活。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突飛猛進,城市化進程也是發展驚人,農村空心化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選擇出去尋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像上一輩一樣從事農業生。然而,社會競爭也是日益激烈,貧困人民和弱勢人們都是面臨著失業、低工資或者心理缺乏安全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學歷過低。一般情況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在面臨企業倒閉或者一些變化的時候,會比學歷低的人有更多的選擇。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教育會從觀念上改變人的想法,大部分的人都有固執己見的本質在,只有通過長期的學習,才能凈化人的心靈,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教育也是改變人們對健康的想法。往往受過教育文化的人們會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程度,也會為了自己的健康去做一定程度的改變。比如說,會堅持鍛煉、定期檢查等。當然,對家人和身邊人的健康也會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還有就是他們很注重預防,會避免成為大病,使其陷入貧困狀態。受過教育的女性一般會更加擁有健康的生活。正因為如此,教育雖然被看作是精準扶貧的間接方式,但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與人們的幸福指數息息相關。研究表明,不論從教育水平還是學歷高低上來講,都是和大眾的幸福指數成正比的。教育程度越高,公眾的幸福感越強。
三、教育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因素
教育可以通過培養受教者的自身素質以及傳授技術性強的技能或者別的能力,使得他們更加適應社會,足以為社會創造價值,拉動經濟。因而,也就促進了國家的繁榮發展。正是有了這種正確的認識,世界各國都把教育的發展看成是擺脫貧窮最重要的舉措之一。
然而,關鍵一點在于要想取得預期的經濟回報,就一定要保證教育質量以及教育的公平。只是單純地增加教育時間的話,肯定是不會達到擺脫貧困的最終目的。如果教育質量不高,作為經濟基礎的技能水平也不會高,這樣的教育就不足以支撐經濟發展。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試圖將教育成果的改善量化,以進一步幫助人們認識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可見,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都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四、教育是國家政局穩定、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性條件
受不到良好教育的偏遠地區常常也是沖突最容易發生的地方,當然也會加快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長。沖突和不穩定就會阻礙國家經濟發展的進步,也會越來越貧困。教育是個長期的卻很有效的提升寬容度的重要辦法之一。在教育的作用下,會幫助人們預防和減少沖突,也會愈合沖突帶給人們的心理傷害因此,教育是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避免一些社會極端分子的產生。更重要的是會對人們的思想進行正確引導教育,避免政府官員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腐敗的減少、犯罪幾率的下降。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學與學習———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2013—2014[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44-147,150-155,175.
[2] 加里.達姆施塔特.貧困能通過?“基因表達”代際傳遞[N].人民日報,2016-11-11(17).
作者簡介:靳麗珍(1992年--);女;陜西寶雞市人;碩士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主要從事公共管理改革與發展和公共決策與公共政策研究。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