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麗
摘??要:隨著人們日常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對水環境的整體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改善水環境,全國范圍掀起了黑臭河道的治理,然而在河道治理中依然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切實有效地治理水環境,提高水體環境容量,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改善河道水體質量,在當前現階段尤為重要。
關鍵詞:河道;水環境;治理
河流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明縣位于黃河流域下游,河流水系眾多,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尤其通過三年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清水工程的實施,全縣河道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由于入境水量減少和污染治理滯后,目前我縣部分河道水質仍然較差,由于沿河村鎮密集和管理缺失等原因,河道、堤岸環境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臟亂現象,傾倒垃圾、違章建房、圍墾放養、違法占用等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亟需強化管理。
一、河道水環境治理原則
按照“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的原則,與時俱進提高設計標準、建設標準和保障標準,把治水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水環境整治提升等緊密結合起來,推進防洪排澇、控源治污、截污納管、飲水保障提升、高效節水等聯動,統籌考慮防洪排澇與水生態保護及修復等需要,兼顧流域與區域、城市與農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澇能力及水環境承載能力,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現階段河道水環境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由于水質性和水源性缺水,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加上水庫及水源地污染等生態性破壞導致飲用水源水質大幅下降;城鎮建成區大量的生產、生活及三產服務業污水直排,農村面源污染與垃圾處理難,大量分散的工業企業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種種因素使水體污染加重。同時由于水利設施建設滯后,河網蓄水量小,自凈能力差,防洪抗災能力弱,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水土保持工作難度大,水環境逐步弱化,成為東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隨著小城鎮和城市性質定位的最終確定,水環境質量的改善是今后發展諸多目標實現的一個必備條件,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刻不容緩。
三、治理措施
以“優化水網、調活水體、改善水質、營造水景”為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總體目標,通過加強河道疏浚整治、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嚴格企業治污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實施綜合治理各項行動計劃,結合河道長效保潔,提高水體環境容量,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改善河道水體質量,改善生態修復功能,實現主要河流水體四類水質占主體的目標。
1、加強河道疏浚整治,提高河道自凈能力
實施河道清理(清淤)專項行動,開展各類河道(池塘)拆違、清淤疏浚、清理垃圾漂浮物和障礙物等工作,全面清除河道水面及兩岸的違章建筑。實施清水環通專項行動,依托境外引水工程,制定清水環通規劃,加快推進引水環通工程建設,打通“斷頭河”,改善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實施河道水生態修復專項行動,推進“河長”制河道生態治理修復,建成生態修復河道?150 公里以上,設置生態林,設立界樁、界牌。加強河道保潔工作,嚴格按照河道保潔標準進行保潔,按照劃定的保潔范圍,落實人員日常保潔,做到保潔人員上班制。
2、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整治農村環境
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對畜禽養殖場(戶)特別是養豬場(戶),進一步明確禁養、限養區域,關停禁養區內的養殖場(戶),嚴格控制限養區養殖場(戶)的數量,繼續對未整治的養殖場(戶)進行“兩分離、三配套”的治污整治工作,對已進行治污整治的養殖場(戶)進行后續服務管理,嚴格禁止養殖戶將沼液、干糞直接排入河道、溝渠中,對整治無望或建而不用的養殖場(戶)堅決關停,加強監管,杜絕新增非法規模場戶。建立生態循環養殖模式,鼓勵農戶使用有機肥和商品有機肥,減少對化肥的使用,提高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率,減少糧食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量。深化農村垃圾收集處理機制,對已進行環境整治的村莊實行分片保潔,進行綜合保潔。
3、加快管網建設,提高污水入網率
對河道周邊排污源進行排查,對污水未納管的規上企業要求封堵排污口,實行雨污分流,自建污水收集管道,最終排入市政污水管。對規模以下,分散在各地的小型家庭作坊企業的監管,采用“一戶一方案”的形式,做好治污工作,改善小型家庭作坊企業周邊環境和水環境。同時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實行雨污分離,生活污水處理后直接納入市政污水管網;對分散戶,積極探索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4、嚴格企業治污行為,提高企業社會責任
加大企業治污設施的投入,嚴格執行企業環保“三同時”制度,鼓勵企業進行污水循環利用及中水回收改造工程技改項目的投入,對印染、化工等重點污染企業要進行重點督促和規范,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治污情況和治污設備運行情況,重點治污企業要有一整套具體的治污方案。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企業主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鼓勵企業主參與環保和水環境整治建設中,通過宣傳和教育,提高全社會水環境保護意識,形成人人參與保護水環境的良好氛圍。
5/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形成以環保執法部門牽頭,各部門(條線)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聯動的水環境執法體系。對河道水質進行全面檢測,查找污染源。對重點污染企業,要加強數據檢測和執法力度,加大對排污口監測的力度,對拒不入網、偷排偷放、拒不接受監測、排放水質不達標的違法主體,責令停產整頓直至依法關停。加強對養殖場(戶)的巡查,發現養殖場(戶)未建治污設施、建而不用、偷排漏排現象,責令養殖場(戶)整改,無法整治或整改不到位的堅決予以關停,杜絕河道周邊有養殖場(戶)將污染物直排到河道、溝渠等現象。
總之,雖然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驕人戰績,但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仍然需要借鑒一些國外比較先進的經驗和基礎,將知識科學合理地應用到實踐中,有利于恢復和保持河道及河道周邊環境的自然景觀,而且還能夠針對水域生態環境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為水生態環境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利民,胡慧建,王丁.江湖阻隔對漲渡湖區魚類資源的生態影響[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14.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三春集鎮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