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燕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重視,因此,英語教學十分重要。就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最直接地反映出其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由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中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逐漸發生改變,同時,教師也應當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不斷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更新教學策略,真正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有效進行閱讀分層教學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英語基礎與口語表達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異,而這也就造成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各有高低的現象。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效進行分層教學,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首先,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地以統一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其次,教師應當及時“跟蹤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給予學生適當幫助,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其自身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應當合理確定教學目標,這部分內容主要涉及的知識點是:How與by之間的問答,并涉及相關的法律。而對于這些課堂教學目標,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的要求則也應當不盡相同。對于相關法律的涉及教師可以作為知識普及為學生簡單提及,而對于文本中所出現的by的相關用法,教師則可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要求,而不是一概而論,對每個學生要求相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均能有所收獲。
(二)合理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主動閱讀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一切學習的先決條件,同樣對于初中英語閱讀學習也是如此,教師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首先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其次,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樣一來,教師便能夠有效引導學生,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樂趣,從而為其不斷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時,教師則應當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這部分內容中除了包括be made of與be made from兩者的用法外,教師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學會運用相關語言進行對話,不斷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用品名稱及對應的英文,其次展示相關人物對話,使學生獨立進行學習。最后,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練習。這樣一來,學生既對教材閱讀內容進行學習,又根據相關引導進行課堂延伸,使學生明白英語閱讀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除此之外,教師所出具的詞匯及對話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便能使學生緊密聯系其自身生活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往往采用的是為學生逐句翻譯文章中內容,并對其中重點內容進行相應的講解。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表面上看起來是接收到很多知識,但是卻不能真正接受并能夠有效運用。長此以往,大量的教學內容與教師反復的講解便使學生逐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意識。那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針對這一教學現象,教師應當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情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與引導積極地對所學內容進行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明白英語學習的意義,使學生不斷發掘英語閱讀的有益之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從英語學習中獲益。
二、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而初中階段是學生由小學到高中的過渡階段,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首先應當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其次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有效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合理為學生創設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情境,有效進行因材施教,善于運用教學輔助工具,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