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黌
在無東問西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這句話不僅包含了一定的哲學色彩,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有遵從自己內心的勇氣,每個人的選擇是否在存在一定偶然性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必然性,對于生活中幫助過自己的人我們是否可以做到充滿感恩,對于自己所想,是否可以執著選擇。無東問西講述了在不同時間段清華大學學生發生的歷史事件,影片告訴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達不到完美,但是只要是出于真心,便可以做到無畏。
無東問西距今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該片中的主演內容十分強大,包含了米雪、章子怡、王力宏、張震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講述了四個不同時期清華大學出身學生身上發生的愛和感動,無東問西是一部富有內涵和質感的電影,從不同平民的角度出發,描述了不同人物在面對國家危難和變遷時的不同選擇,將人物的命運和歷史使命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這四個時期分別發生在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文革之前和現代社會,故事和故事之間相互獨立又存在一定的聯系,體現了民族情結和人性光輝,既包含了抒情的浪漫主義又囊括了一定的歷史情懷。
在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逐漸開始興起,民主、科學的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中國迎來了全新的歷史發展局面,吳嶺瀾作為清華大學的學生,在選擇實科和還是文科方面犯了難,一面是就業前景大好的實科,一面是自己喜愛的文科,在正處于兩難的情況下,校長告訴他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的內心所想。當人在一種混沌的狀態中,時常會迷失自己的方向,找不到最真實的自己,青春的時間有限,何不尊重自己的內心所想,這樣在日后的日子中才不會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后悔。在泰戈爾訪華之后,他終于受到了啟發,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生的意義,也敢于正視自己的選擇,最終成為了清華大學中的一位老師。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家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家室良好的沈光耀在忠和孝之間選擇了忠,最終棄筆從文,在為戰爭犧牲,面對國家的危亡時,他也勇敢遵從了自己內心的選擇。在文革前期,陳鵬對于愛人的真心在一次次的實踐中終于獲得了認可,讓自己的愛人明白了真心的可貴。最后一段是發生在當代的故事,主人公張果果在一次又一次職場的爾虞我詐中最后明白了自己的真心,并且獲得了內心真正的滿足,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這四個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卻反映了相同的內心世界,他們敢于面對自己的真心,明白自己的選擇和起點,亦不畏懼自己的歸途。無東問西中時空交錯的表現手法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同時也是一種富有誠意的表現,在觀看影片的同時觀眾可以感受到主人公鮮明的個性特點,真實的人物性格,這也是影片當中的動人之處。
吳嶺瀾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意義,思考并不是一件可恥而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沈光耀讓我們明白了人不應該也有高低和貴賤之分,生命的真正意義并不能由生命的長度決定,而是由生命的厚度和寬度決定,陳鵬讓我們看到了愛的純粹和真心的可貴,在當代浮躁的社會中,究竟是愛情難得還是我們本不愿付出真心。張果果讓我們發現當代年輕人不快樂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活在俗世的眼中,太容易介意他人的眼光,而忽視了自己的本心,沒有認識到自身的獨特性和個人價值。這四個故事雖然發生在不同的時期,卻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我們可以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尋找自己丟失已久的真心,注重自身的選擇。
在無東問西的電影中將劇中人物的個性特征和人性魅力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通過對人物情感、命運以及生活真實寫照的描寫,將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個性的審視展現出來,表達了人性的優點以及生命中肩負的責任感,無東問西中的主人公,每個人身上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吳嶺瀾在面對問題時的取舍,對于生命意義的不懈追求,對于人生的思考,對于泰戈爾詩歌的熱愛,沈光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責任感,對于艱難的無所畏懼,對于真心的追尋。陳鵬對所愛之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對待愛人的忠貞不二。張果果對于自己本心的探索和追尋,這些都是影片中人物性格中的閃光點,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每個人存在的不同價值和意義。肯定了人性中的美好,也肯定了每個人在歷史中的推動作用,就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歷史表現,有的人選擇舍身求法、有的人選擇為民請命、有的人選擇為國獻身,這些都是他們身上的光芒萬丈,在電影中不僅僅注重意境的體現,也注重感情的抒發,將影片中人物的起點、選擇以及最后的終點深刻,形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使人為之感動。
無東問西是一部深刻的文人電影,也突出了一定的浪漫主義情懷,給人以前進的力量,在清華的百年歷史變遷中,展示了不同時代的人對于自己內心的抉擇,帶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當自己在迷茫時,可以遵循自己的內心,當自己在受到打擊時,可以有堅持下去的勇氣,當面對自己所愛時,可以一往無前,忠于內心,無東問西,同時這部電影給了我們追求美好的信念和勇氣,無論起點與歸途是什么樣子,我們只要無愧于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