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華
摘要:數學教材是數學課程標準的直接體現,是編者與廣大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數學知識傳承的主要載體。作為一線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若能深刻地理解編者的意圖,最大化地利用現有教材,做到以本為本,深度挖掘教材,用活教材,定可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挖掘教材;三環六步;高效課堂
數學教材是數學課程標準的直接體現,是編者與廣大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數學知識傳承的主要載體。作為一線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若能深刻地理解編者的意圖,最大化地利用現有教材,定可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如何有效地挖掘教材,構建高效的課堂?下面筆者就以設計和教學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奧運開幕”為例談幾點想法。
一、以本為本,深度挖掘和理解教材
教師要認真地研讀教材、教參,深刻地領會編者的意圖。“奧運開幕”是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時分秒”第1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鐘表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分,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1時=60分,并能更準確地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幾時幾分)。
(一)有效利用情境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北師大版教材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每課都設計有趣的、現實的、蘊含數學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情境,讓教材更有生活味。對于“奧運開幕”一課,教材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奧運開幕,并出示信息:北京時間2008年8月8日晚8時8分,北京奧運會在國家體育場開幕。同時在下方出示一個鐘面,時針和分針表示的時刻就是8時08分,在鐘面旁邊還有一個電子鐘面上面記著8:08。
【編者意圖】北京奧運會開幕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用這樣的情境引出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目的是滲透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筆者分析】現在的小朋友在奧運會開幕時還沒有出生,對他們來講,經驗基本沒有。用這樣的情境來引入新課,學生沒有感覺。但這么重要而有意義的時刻,教材花這么大篇幅呈現,又怎敢棄之不用,且對學生也不好解釋,于是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從書中了解這個知識后教師再介紹會更順當些。另外,教科書中用時鐘和電子鐘面同時呈現這個時刻,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用途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就能看懂鐘面都有哪些秘密,就能明白怎樣讀寫一個鐘面的時間。
(二)有效運用問題串,減少教師的備課負擔
北師大版教材還有一個亮點,就是精心設計的“問題串”,為自然而然地展開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數學教學過程提供基礎環境和主要脈絡。教師有效地解決每一個問題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學習數學、發展數學、實現數學課程目標的過程。
1.第一個問題串,在課前交流中感悟理解。“說一說,關于鐘面你知道些什么?”
【編者意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回顧并進一步了解鐘面的結構,知道有12個表示時間的數,認識時針和分針。
【筆者分析】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們就已經初步認識了鐘表,認識了整時和半時,又增加了一年的生活經驗,不用學習他們也可以說出很多鐘面上的知識。因此,這個環節可以放在進入新課前。
2.第二個問題串,自主學習后交流匯報。“撥一撥,填一填:(1)鐘面上有? ? ? ? ?個大格? ? ? ? ? 個小格;(2)時針走1大格是? ? ? ? ? 時;(3)分針走1小格是? ? ? ? ? 分,走1大格是? ? ? ? ? 分;(4)時針走1大格是一分,分針正好走? ? ? ? ? 圈,1時=
分。”
【編者意圖】結合撥鐘表的操作活動,了解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并揭示二者之間的單位換算關系,即1時=60分。
【筆者分析】這里的四個小問題非常重要,它們是本節課更是本單元的重點,對于后面學會看時間、計算經過時間等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花較大比重時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而對于要不要“撥一撥”的問題,只要有教學過本節課本的老師都知道:學生帶來的鐘面,各式各樣,有貓、有狗、有青蛙等,形態各異。孩子們拿出來后,玩得不亦樂乎,哪有心思探究鐘面上的秘密,況且,鐘面上還有秒針的出現,也不利于本節課教學重點的突破。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本節課在教科書上的鐘面都只有時針和分針,而且分針還特別長。筆者認為,這是編者有意為之,讓學生看得清楚分針指的是第幾小格。因此,教師應讓學生自主地認真地看教材上的鐘面,并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填一填”,接著再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3.第三個問題串,獨立完成后展示評議。“寫出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
【編者意圖】認讀并寫出鐘面上所表示的精確到分的時間。要求學生與同伴交流怎么認時間,就是讓學生交流如何根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讀出幾時幾分。
【筆者分析】為什么這四個鐘面中,前兩個鐘面要直接告知呢?為什么學生已經在一年級認識過9時半但現在還要讓他們再學寫一遍呢?為什么這幾個鐘面的時間要這么近,都在8時到10時之間呢?筆者認為:(1)前兩個鐘表告知時刻,是因為學生不可能自己探究出8時08分的表示方式。計時習慣之類的知識由書本直接“給”,這更顯示教科書的權威性。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明白,此時為什么記作8時08分,這里的“0”有什么作用。而9:00已學過還要直接出示給學生,更多的是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整時這樣記。因為如果沒有教,孩子們極有可能呈現8:60的書寫方式。我們要讓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2)9時半在一年級已經認識,但孩子們只是知道它可以寫成9:30,卻不是很明白為什么分的部分寫成“30”,本節課教學應該讓孩子們明白“分針走了6個大格,也就是30個小格,所以是30分”,讓學生理解統一計時的方式:先看時針走過幾個大格,就是幾時,再看分針走過幾個小格,就是幾分。(3)最后一個鐘面9:45,才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獨立完成后,并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明白為什么是9時45分。這樣教學,學生才能印象深刻,達到教一題而勝十題的效果。
二、用活教材,構建“三環六步”高效課堂
分析和解讀教材,目的是用好教材,建構高效課堂。筆者在教學本課時運用的是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三環六步”教學模式,三環——學、做、教,六步——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改一改、議一議、練一練。“三環六步”是教法,更是學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教。以下就是本課的教學設計。
課前猜謎引入,回顧舊知。教師出示謎面:圓溜溜,光閃閃,兩根針,會動彈,一根長,一根短,嘀嗒嘀嗒不停轉。(打一物)接著,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對于鐘面你都認識了什么。
(一)看一看,自主認識時間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繼續認識時間“分”,板書:認識分。教師出示學習目標:(1)知道鐘面都有什么?(2)認識分, 知道1時=? ? ? ? ? 分 ;(3)會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教師請一位學生讀目標,接著出示自學指導:認真讀第75頁前兩個綠點 ,并想一想:(1)北京奧運開幕是什么時間?(2)認真觀察書本上的鐘面,完成書本上第二個綠點的問題。教師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自主地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
(二)說一說,互助學習時間
首先出示第一個小問題:北京奧運開幕是什么時間?你是怎么知道的?接著出示當時的奧運會盛況圖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課本中的國家體育中心——鳥巢的圖片,告訴孩子這就是2008年全世界體育大會——奧運會在我們的祖國盛大開幕的地方。這是對課本情境圖的巧妙運用。接著逐個出示第二個綠點中的幾個小問題,先讓學生說出答案,再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你上來指給大家看下。
(三)做一做,動手體驗時間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第三個綠點的問題,教師不可分析題意,無須說過多的話,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和審題能力,同時請兩個后進生上臺板演。
(四)改一改,展示不同時間
教師有序地請有不同想法的學生上臺更正他人的想法。這時孩子們的思想在碰撞,他們在思考:我要不要上去更正?他的對還是我的對?他為什么那樣寫?這是一次很好的暴露問題的時機,相當于進行前測,了解學生的經驗、基礎,為后面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展示了最好的素材。
(五)議一議,提升認識時間的能力
這是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大環節,教師在這個環節里,就相當一個節目主持人,差生會說的,決不請中等生;中等生能解決的,決不請優生;優生能處理的,教師決不出手。前三個鐘面只需多問幾個為什么即可,重點是議一議第四個鐘面。
(六)練一練,鞏固內化時間
課件出示:完成課本第76頁練一練第1題。教師讓學生安靜地完成,無須過多提示,以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地審題的能力。教師只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快速地完成連線題,然后展示學生的答案,核對完成。
這就是先學后教的課堂,即“三環六步”(學做教三環,看、說、做、改、議、練六步)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主要課程資源,無須學生和教師做過多的課前準備,只是將教科書中的資源做到最大化地利用,課堂的教學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教師的“教”做到該出手時再出手。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適中,學習方式自主,動靜安排合理。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里,思維活躍,表現積極,敢想敢說,表達能力、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獨立意識、互助意識、表現意識得到了增強。
參考文獻:
[1]黃衛華.對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幾點思考 [J].基礎教育參考,2018(5).
[2]佘志紅.讓“深度學習”走入數學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2017(28).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常規課題“‘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驗”﹝立項批準號:FJJKCG18-289﹞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