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雷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門學生初次接觸的物理學知識,具有較高的理論性,這使得一些基礎知識較弱的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使教師的教學質量下降。為改變這種現象,可以將生活化教學引入物理課堂之中,增添物理知識的生活化元素,讓學生更易于接受所學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密切聯系知識與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較強的實踐性的學科,把習以為常的生活元素引入到物理教學之中,可以極大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降低學生對物理的抵觸心理和陌生情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積極性,幫助促進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把日常生活同物理學科知識相互貫通起來,可以確保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吸收理解與掌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本領與創新能力,將實踐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一、物理生活化教學應該具有的特點
結合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可以幫助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歸納總結得出與物理知識相契合的地方,并能夠參照教師在物理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進行有補充的學習,由此一來,將生活化教學融入進物理課堂可以得到兩個方面的有益特征:
(一)從生活中獲得物理經驗
作為一門與人類生活十分貼近的自然科學,物理包含的很多理論性知識皆與生活有關,人們日常所用的諸多產品都是以物理的構造為基礎的,比如,揭示世間各種變化都必須遵循的能量守恒定律就是通過無數次生活中的具體實踐總結得出,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讓世界認識和了解了不存在“永動機”這種機器。物理既是事實的反應,又是抽象的集合,它是物理相關知識同人類生活的密切結合的學科。
(二)將生活與物理相結合,物理生活化教學
物理是生活的寫照,因此應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強化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物理緊密聯系的意識,通過將生活化教學引進物理學科之中,讓學生增強對物理的學以致用能力,鼓勵學生將物理的理論知識到實踐中去操作運用,并試著應用相關知識解決一些日常問題,使學生既能夠從生活中學到物理知識,又能夠在課本中發現與生活相關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使物理學科的生活化教學獲得有效開展。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立足學生的認知水平,更新教學設計的整體思維
對于剛學習物理知識的初中學生而言,物理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學生缺乏對物理的深入認知,而初中學生又是好奇心比較強烈的階段,因此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應適當進行合理設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是有趣的、簡單的,增強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比如在教授“功率”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中通過父母的幫助檢測家中點燈的電壓與瓦數情況,并做好記錄,之后讓學生探討各種電燈擁有不同功率的因素,從中得出試驗規律。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觀察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充分,既提高了學生興趣又讓他們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與理性解決問題能力。
(二)將生活實例導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好的開端是獲得成功的基石,教師在對新課進行導入時,應當從學生的實際認識能力著手,把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或者一些與物理相關的節目中的例子帶到物理課堂中來,引導學生懷著好奇心與積極性去關注老師講解的知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穩步提升。以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引導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促進高效課堂的開展。
(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生活化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現象無時無刻不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然而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去探求物理現象出現的原因,使物理課堂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融合,既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悟,又能達到增強學生觀察力和思考問題能力的效果。比如在進行“內能的兩種改變方式”的授課時,教師可以舉出這一例子:把保溫壺的壺塞拿開后,倒進熱水,再蓋上壺塞時,壺塞會跳起來,可以把這一現象拋給學生,讓他們開動腦筋去探求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將這些生活實例融進物理課堂,既能增強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致,同時可以使學生獲得對物理的深刻認知。
(四)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拓寬實驗探究的生活廣度
傳統教學方式由于其單一性特點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單調,也不利于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授課,增強課堂的生動性,使學生觀看幻燈片和視頻等獲得學習的樂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光速”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映一段下雨打雷的視頻,讓學生注意觀察雷和閃電的前后順序,得出光速大于聲速的道理,通過運用多媒體還可以縮短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在進行其他章節的授課時,教師同樣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優勢,這樣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又能免于發生危險。
(五)開展貼近生活的物理活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適當進行與生活相關的物理活動的開展,可以發揮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輔助學生熟悉課堂知識,學會學以致用。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的開展系列活動,增強學生實踐本領。比如,在進行“大氣壓”這一章的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這樣的試驗:把水裝滿水杯,把一張硬紙片蓋在水杯上,然后使水杯倒立,進而觀察試驗現象同時思考原因。如果水沒有流到外面,紙片也完好,表明大氣壓是存在的。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加深學生記憶,還能促進知識變得立體有邏輯。
三、結語
將生活化教學運用于初中物理課堂上,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全面的學習知識,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知識,更新落后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識,并在物理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
參考文獻:
[1]馬萬錄.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 (11):165.
[2]管志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14 (21):30-31.
[3]歐陽小梅.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 (3):91-93.
[4]安曉瓊.生活化教學讓初中物理課堂春光燦爛[J].生物技術世界,2014 (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