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露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短跑;力量訓練
增強學生體質,提高短跑速度是中職體育教育中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中職院校重視體育課程中的短跑項目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還能幫助運動員保持良好鍛煉狀態,有助于運動員提高成績,突破自我瓶頸。如何讓學生和短跑項目運動員能夠不厭倦訓練,從訓練中有所收獲,幫助他們提高自身成績,這是體育教師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以下將對短跑項目的訓練原則和訓練方法做具體探討。
一、遵循科學的鍛煉原則
(一)循序漸進
進行短跑力量訓練前,要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訓練辦法。很多學生對于體育課程中的短跑訓練有很高的興趣,但往往因為訓練難度大、強度高而難以堅持。強度過大的訓練,也容易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傷,影響身體健康進而耽誤訓練。要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一定要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訓練積極性。
(二)多樣性
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體育課程是對其身體機能的整體訓練,并非要單獨訓練身體上某個部位。因此進行短跑力量訓練時,也要注意訓練項目的多樣性,要調動學生全身多個部位同步運動,避免出現因長期單一性訓練,造成學生身體發育畸形的問題。
(三)持續性
短跑項目的力量訓練要保持持續性,不能頻繁出現訓練中斷的現象。要達到提升速度的目的,一定要長期堅持鍛煉。雖然短期內加強訓練,也能起到提高速度的效果,但是對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卻非常微弱。因此要遵循貴在堅持的原則,讓力量訓練保持持久性。
(四)安全性
體育課程中的所有訓練都應該堅持科學合理,保證訓練的安全性原則,不能出現因進行訓練使學生受傷的情況,要注重安全第一。訓練時,應避免在水泥路、瀝青路面上進行訓練,要保證學生肌體不受損傷。對于個別體能較差的學生要區別對待,為其合理安排適當強度的訓練[1]。
二、短跑專項力量訓練的方式方法
(一)跳躍訓練
跳躍訓練在運動時的受力、幅度與短跑動作相似,因而是短跑轉向力量訓練中的常用項目。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態和速度水平,應該穿插進行不同的跳躍訓練。
1.短跳訓練
這類訓練泛指在30米距離內的跳躍動作,包括:單腳跳、雙腳跳、立定跳、三級跳、五級跳,以及十級跳。具體訓練如:立定跳1-3-5-10;蛙跳3-5-10;助跑跳3-5-10級等。
2.長跳訓練
這類訓練泛指訓練距離在30米以上的跳躍訓練,訓練距離一般在30米至200米之間。該段距離內,可展開單足跳、跨步跳的訓練,還可以根據訓練情況隨時調整為混合跳,即一半距離單足跳,一半距離跨步跳。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鍛煉學生的腳踝、腳掌,幫助減少運動時腳部受傷的可能。
(二)擺動力量訓練
通過擺動力量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達到力量和速度的雙重訓練作用。訓練過程中,一般需要器材做輔助支撐。訓練項目有:
1.弓箭步快速換腿彈跳;
2.利用彈性帶做腿部的擺動訓練;
3.在單杠上做身體擺動訓練;
4.注重腿部著地動作的高抬腿訓練;
5.訓練大腿下放速度,通過低欄做輔助練習;
6.系沙袋負重的擺雙臂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短跑時的運動規律。
(三)肌肉力量訓練
在短跑運動中學生要學會利用身體的爆發力,這就需要鍛煉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并學會加以調動。這樣的力量訓練,需要運用到體育器械,是可以在室內完成的力量訓練[2]。
1.爆發力訓練
爆發力訓練項目有:抓舉、挺舉、高翻、連續快挺。每個訓練項目,根據學生情況做不同數量要求,比如挺舉的常規訓練強度可以是每組4-6次,每次安排6-8組,抓舉的訓練強度是每組4-6次,每次安排6-8組。
2.軀干力量訓練
軀干的力量訓練項目有:(負重)仰臥起坐、(負重)仰臥挺身。負重的訓練項目應該比普通訓練數量少,一般可以設定為每組5-10次,每次練2-4組。此外,軀干力量訓練項目還有體前上拉、背后上拉,訓練強度與爆發力的數量相同,可安排每組6-8次,每次6-8組。
3.上肢和腿部肌肉訓練
通過蹲跳、深蹲和俯臥撐、負重擺臂這類訓練,可以較好的達到訓練四肢肌力的作用。蹲跳每組5-10次,每次安排4-6組;深蹲每組2-5次,每次安排4-8組;俯臥撐每組10-20次,每次安排2-4組;負重擺臂每組20-40次,每次安排2-4組。
三、結束語
中職體育短跑專項力量訓練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負荷量,根據訓練需要和學生體質情況,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在合理訓練計劃的基礎上,要注重安全訓練和持久性訓練,遵循以上原則才能將短跑速度有效提升,幫助學生鍛煉體魄增強體質,達到最佳鍛煉效果。
參考文獻:
[1]菅峰.當前中職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機遇與對策[J].職業,2019(02):118-119.
[2]紀中文.淺議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建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