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強
關鍵詞:功能性體能訓練;校園足球;素質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當前初中已經能夠認識到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所以在進行初中足球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常規的教學和訓練以外,其中具有了更加顯著的競爭性和對抗性,在初中生足球教學中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有利于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得到提高。
一、足球運動的素質需求
通常情況下,進行球類運動的運動員均需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力,但是不同的球類對于身體能力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于足球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體能要素就是進行跑、跳以及反應的能力,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足球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以上的素質進行充分考慮,以保障初中生在足球訓練的過程中,身體素質水平以及技術能力均能夠得到提高。
二、功能性體能測試方法
足球運動不僅需要足球技術的訓練,而且對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譬如體能儲備、爆發力、協調性能力、反應能力等。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注重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在足球教學過程中,可采取下面這些測試方法來評定學生的各項素質水平,從而改進課程專項訓練內容,有針對性地發展各項素質。
(一)坐位體前屈測試
使用坐位體前屈測試儀對運動員進行測試,運動員采用坐位姿勢,膝蓋放平,雙手盡量推動標尺,得出測試數據。每名運動員進行三次測試,取三次測試中的最大值。
(二)連續5次縱跳測試
使用爆發力測試儀對運動員進行測試,將其固定于運動員的腰部,運動員采用雙腳正常站立的姿勢,雙手放置于腰部,在儀器提示音響起之后,向上全力縱跳,落地后進行緩沖并立即再次全力向上跳起,連續進行5次跳躍,并且在進行跳躍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膝關節以及踝關節進行發力。在進行測試的整個過程中,運動員不得出現進行屈髖的動作,且雙腳與地面進行接觸的時間應該盡量短。該測試共進行兩次,取最好一次的成績進行記錄。
(三)“T”型跑測試
使用4個標志盤擺成一個“T”字,且水平的標志盤之間具有5m的間隔。開始測試后,將“T”字的垂直部位作為起點,正向進行奔跑直至中心標志盤之后,再向左側進行側滑步,使用左手對左側的標志盤進行觸摸以后,向右側進行滑步并使用右手對右側的標志盤進行觸摸,之后再采用左滑步的方式回到起點。在此過程中對運動員所需的時間進行計時,保留小數點后2位。
(四)六邊形跳
使用六邊形跳測試器對運動員進行測試,測試器的形狀為正六邊形,每邊之間的夾角為120°,且長度為60cm,運動員進行測試的起點為正六邊形的中心位置,教練發出口令之后,運動員首先向邊線方向跳,再跳回中心,并且在進行跳躍的過程中進行有規律的旋轉: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連續跳過每一條邊,連續3次之后回到正六邊形的中心處。在進行測試的整個過程中,運動員應該始終保持身體向前的狀態,一旦出現轉頭等情況,測試則應重新開始。連續進行3次測試,取成績最好的一次,保留小數點后2位。
(五)體能測試
800-1500米測試,記錄成績。
三、功能性體能訓練注意事項
(一)進行力量性訓練,促進基礎力量水平提升
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對運動員的動作模式進行嚴格規范,并且對于練習的強度與時間提出動態調整。在基礎動作完善的基礎上對負荷進行逐漸的增加,除此之外,還應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功能性力量訓練,并針對在和運動中易發生損傷的位置進行強化訓練:腹背肌基礎力量練習、背肌負重轉體練習、繞桿仰臥起坐等,并適量增加對踝部的練習。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力量訓練之前,需要首先進行充分地熱身練習,以對相關的神經進行有效刺激,并為下一步進行力量訓練打下基礎。力量訓練的安排,一般情況在課的前半段,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學生們注意力集中、體力充沛。在進行負重練習時,教師要確保學生的安全,要讓學生明確練習的方法以及練習要求,合理安排練習的強度,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安排好練習次數。
(二)合理安排練習強度與密度
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可能對練習的強度上會有些折扣,但是對其速度和質量上要提出相對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完成充分的熱身后,才能進行各種功能性內容的訓練,而且要遵循循序漸進地原則,這樣才能確保練習的效果,并且要進行短暫地調整,讓肌肉神經系統得到充分休息,促使肌肉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三)利用功能性測試手段進行抽測與評價
功能性體能訓練最大的特點是功能性強,對于學生的專項素質的提升十分顯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重點提升某項素質水平,可建立一個抽測與評價手段,如:針對學生的靈敏反應,我們可以利用“T”型跑測試來反應學生的學練水平。
四、結束語
初中階段校園足球水平的提升,必須從初中生的各項身體素質著手,功能性體能訓練能針對各項素質進行有效提升,并且還能作為測試與評價的手段反應學生的訓練水平,教師能很好地關注到訓練效果,從而改進足球教學的策略,有利于校園足球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春合,蔡端偉.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理性思考——基于專項競技能力形成的視角[J].體育學刊,2013(01).
[2]季磊.功能性力量訓練的實質及其訓練方法探析——基于懸吊訓練、振動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本體感覺功能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