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格格 任占兵


關鍵詞:政校行企;運動訓練;人才培養;機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為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這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合作辦學成為促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已成為高等教育整個戰線的共識。那么,針對體育院校的運動訓練專業應該如何依托行業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機制和適應這種機制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本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從辦學層面提出四方聯動的開放式辦學理念,并通過相關組織機構合作溝通,共同轉變觀念,來保障體系的改革成功,保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合作辦學的全面并且深入開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調查法
在研究過程中,借助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pubmed等搜集、查閱、整理了國內外有關“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育人相關的研究資料,找出適合我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對課題研究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與安排,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具體任務,收集整理了包括專業體育院校、師范大學和綜合性大學在內的近30所高校運動訓練專業辦學情況包括:課程方案、發展規劃、管理文件與制度等的文獻材料。
(二)專家訪談法
利用2018年全國高校運動訓練專業建設委員會年會在廣州體育學院舉行期間,就運動訓練專業辦學思路與各級教育學專家、各級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方向負責人進行訪談。
(三)邏輯分析法
對不同行業、企業、優秀的職業辦學機構進行調研和抽樣的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運動訓練專業辦學背景
1.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現狀
目前我們國家各類體育高校、院校,在培養運動訓練專業的目標、人才分級、規范要求三個目標內容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運動訓練專業應該進一步重視培養知識面寬,理論功底扎實,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并注重素質全面提高的復合型運動訓練專業人次。北京體育大學體能班課程的改革為運動訓練專業改革具有啟發意義。運動人體科學的課程統稱為運動人體科學原理,通過在體能訓練中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實踐,邊學習。團隊式的教學方式,以團隊來完成一個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目前,該課程已經進行2年時間。在實習這塊,先進行見習,后進行實習。第6、7學期的前八周,進行見習。后八周開始實習,深入國家隊、省市隊等進行實習。首都體育學院尹軍教授認為,體能訓練可以是運動訓練專業改革的突破口。運動損傷、運動康復、再生與恢復等領域,對運動訓練專業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體能訓練培養人次,目標可以定位四個層次,面向高水平;面向社會群體;面向職業健身;面向中小學業余訓練的體能訓練等。
2.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現狀
在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上,吉林體育學院趙曉光教授結合40年工作經歷和切身感受認為,從體院發展到現在,招生規模在不斷縮減,由以前的1000多人,下降到目前200人左右,運動訓練專業的社會家長認可度下降,再這樣發展下去,生源會是很嚴峻的問題。運動訓練專業只有辦的越來越好,生源才會不斷增加,運動訓練專業才有前途。上海體育學院代表認為,人才培養方面,體育教育專業和運訓專業如何實現并軌,值得考慮。沈陽體育學院-李教授認為,重點解決招生問題,提高招生質量,提高生源質量。調整招生的結構,對社會公布小計劃。如何給教練員賦予新的內涵?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的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基礎
“政校行企四方聯動”主要是指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共同舉辦教育[2]。政府是人才共育體系的推動者、扶持者、引導者,其職能是搭建平臺,完善政策,建立機制學校是辦學的主體,應在政府允許的條件內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服務。而學校應發揮“主體、主動”作用,對高等院校來說,主要職能是培養人才,培養學生的科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最終主要體現在輸送高端技能型人才上。行業是連接教育與產業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人才輸送、服務社會、科技開發等方面發揮“指導、引導”作用。[1,2-3]第一,校企合作協調。第二,人才培養指導。第三,人才需求調節。第四,科技服務的調節。企業為高等院校提供大量的實習、實訓的機會。兼職教師在高等院校中承擔著50%左右的專業實踐課教學和部分專業理論課教學任務,起著“參與、合作”的作用(廖倫建,2012)[4]。
中國高等教育自1999年擴招以來,于2003年大學入學率達到15%,開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以及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縱觀美國、英國、日本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歷程,都是走從社會某些力量辦學向整個社會各種力量共同辦學擴展的道路,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也未能例外,“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育人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選擇。
(三)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的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根據政校行企人才共育體系的內涵,將工作內容基于構建工作過程的順序制定出工作流程,但政校行企人才共育體系構建工作流程因運動訓練專業特點、校企合作特點、運動技能關聯點、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特點不同而形成,政校行企運動訓練人才共育體系構建的工作流程圖如圖1所示。
(四)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共育體系核心內容構建
1.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建立健全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的組織機構
為了保障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共育的有序進行,必須建立健全政校行企人才共育的組織機構,明確各機構的職能,具體如圖2所示。
2.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構建運動訓練專業人才的服務平臺
為了構建政校行企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共育體系,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局面,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校企合作關系,形成服務平臺,并以此開展一系列對外服務和項目對接,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服務平臺與政校行企人才共育的關系如圖3所示。
三、結論與建議
1.本文提出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的開放式培養人才的理念,并通過辦學觀念的轉變和組織結構、保障體系的改革,保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與開展。
2.本項目實踐性強,受益面寬,一旦獲得成功,可以為其它運動訓練專業人才以及體育教育、休閑體育、運動康復等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強化運動訓練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同時,創新學校-政府、學校-學校、學校-企業(行業)之間協同育人的運行機制。
3.基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共育體系的運行機制、組織機構、人才培養方案、人才服務平臺、教學團隊、實訓基地等六個方面為了保障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共育的有序進行,必須建立健全政校行企人才共育的組織機構,明確各機構的職能。
參考文獻:
[1]朱方來.產學研用立體推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提高教育質量的實踐探索[J].教育研究,2012(07):156-159.
[2]揭平英.“政校行企”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的實施路徑[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02):48-52.
[3]廖倫建,戴國強.論政校行企在高職教育資源中的有效配置[J].教育與職業,2012(30):12-14.
[4]馮昌信,隆衛革,安家成.高職院校校行企人才共育體系構建與實踐——以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柳州師范,2012(04):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