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珠鳳
關鍵詞:小學體育;趣味性教學;策略
隨著各種關于學生體育素質不合格的新聞的層出不窮,國家相關部門對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偏低的現象非常重視。首先,具備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完成各科沉重的學習任務的基礎,而體育課是學生唯一能夠增強身體素質的課程,因此體育課的教學被各個學校重視起來,而如何增加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積極性成為了各個學校面臨的難題。
一、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
(一)年齡特點
小學生的年齡大多處于6-12歲之間,這個時候正是他們愛玩好動的階段,通常不受約束,打打鬧鬧,缺乏紀律性[1]。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教師在上體育課時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單純的課本教學對他們身體素質的提高起不到任何作用,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們要采取符合其特點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體育課的教學。
(二)生理心理特點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太小,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發育都不完善,身體過于薄弱,心智發育不成熟,缺少堅毅的意志力和堅持不懈的忍耐力。并且隨著獨生子女的越來越多,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溺愛孩子的現象出現,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怕苦怕累、自私自利、做事半途而廢、意志力薄弱、紀律性和自制力較差。他們習慣了待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生活,無法獨自一人應對和處理事情,對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沒有心理準備,無法克服困難,容易放棄。體育課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開設的課程,僅僅是稍微參加謝謝體育訓練,他們便接受不了,甚至出現暈厥等現象。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課程,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小學趣味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小學階段正是小學生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強壯的身體是身心發展的基礎,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那么就要快速有效地開展體育教學,重視體育課在各科教學中的地位,不再把體育課當成單純娛樂開心的課程。小學省的自制力和紀律性往往較差,我們需要提高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來吸引、激發他們上體育課的興趣,所以體育老師可以設計一些體育小游戲,設置一些獎項來吸引他們的踴躍參與,這不僅可以增進學生間的友誼,還能拉近師生間的關系[2]。并且通過趣味教學還么能夠激發他們的對體育的熱愛,促進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更好的展現體育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性格品質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涉及到各種各樣的課外拓展及延伸[3]。這些課外拓展不止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釋放出來,緩減他們的身心疲憊,使心情愉快,利于他們接下來能夠以一個精神飽滿的姿態重新面對繁忙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堅韌的性格品質,為國家輸送一批身體強健的高素質人才。在體育教學中使用趣味教學的方式,不僅拓展了教學內容,也能夠擴展學生的個性。在增強學生素質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促進他們智力和體力的雙重發育,使其的心理、生理得到不斷地完善,達到全身心的發展。除此之外,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有針對地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對他們未來性格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三、增加小學體育趣味性教學的策略
(一)設計合理的游戲
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是實施趣味性教學的基礎,體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相應的游戲,例如在訓練學生立定跳遠的過程中,可以設置袋鼠跳跳的游戲,游戲規則是:
1.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每組成員在3-5人之間,盡量保證每組成員相同方便計算成績。
2.每組推薦一個代表進行抽簽,按抽簽順序依次開始比賽。
3.每組的第一位同學穿上袋鼠衣服開始從起點線開跳,依次接力給下一位同學。
4.有老師計時,記錄整組成員完成的時間,最后時間花的最少的一組獲得獎勵。
通過這個游戲,設置成一個比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不僅是他們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也營造了充滿挑戰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興趣。
又如當鍛煉學生的跑步能力時,也可以通過設置類似于擊鼓長跑的游戲來鍛煉,而不是單純為了訓練而跑步。具體游戲規則如下:
1.師生問好
(1)教師問: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上一堂游戲課,好不好?
(2)學生答:好,我們很喜歡上游戲課。
(3)教學要求:歡快、活潑的教學氣氛,老師精神飽滿,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
(4)學生通過抽簽成四列橫隊,分別編號為1234,教師領頭,學生跟隨,時間為10分鐘,老師喊開始,學生按照順序開始接力跑。
2.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使90%以上的學生能提高跑的能力;
(2)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奔跑能力;
(3)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等良好品質;
(二)設立情景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設立情景教學是有效教學體系中重要的一種方式,教師要把這種有效教學的方式用在體育課教學中,而不是使用單一的理論或者實踐考察進行教學[4]。通過這種情境性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完全融入課堂里,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比如在障礙跑步中,設置成老鷹救小雞的形式,具體做法如下:
1.老師準備一個乒乓球拍和球,以及若干瓶礦水作為障礙物。
2.以整個操場20米的跑道作為比賽場地,分為若干組,每組兩個或三個成員,一個成員扮演老鷹作為救人者,另一個組員扮演小雞,作為被救者。
3.老鷹從起點手持乒乓球拍并將球放在球拍上開跑,并繞過礦泉水瓶障礙,跑向終點,如果中途球掉下來,便重新開始,到達終點后救下扮演小雞的同學,兩個人在一起跑回起點,此時不需要再帶著乒乓球拍和球,兩個人同時到達,才算比賽結束,老師記錄所用時間。
4.通過比較各組的所用時間來判定最終的獲勝者,并獲得獎勵。
通過這個游戲,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耐心,增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凝聚力,把在書本上看到的救人的場景融合于體育課的課堂中,從很大程度上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
(三)更新教學內容,注重以學生為主
在學習某種體育知識時,不要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而是通過轉換,將原本復雜的問題變成簡單的問題,由此一來,各方面本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教學方式[5]。比如,在學習籃球的過程中,要想將球拋至一個高度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力氣,而小學生年齡太小,身體單薄,無法將籃球拋至籃筐中,特別是女生,會更加吃力。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用雙臂抬物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臂力。具體訓練內容如下:
1.老師準備2-3個個重量適中的籃球或者其它重物。
2.把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每組成員2-3人,每組進行抽簽,按照順序進行組組比賽,從第一組開始,每個同學的手臂放置一個籃球開始規定范圍內的跑步,哪一組的籃球落地超過三次,哪一組淘汰。
3.最后組間PK獲勝的小組進行兩兩PK,直至冠軍出現,給予獎勵。
4.通過這個比賽,充分地以學生為主體,鍛煉了學生的臂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耐力,為進一步的籃球教學打下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根據小學生年齡尚小、生理心理發育不成熟的特點,來調整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隨著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即使在小學階段,我們依然把體育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旨在從小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體育精神,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培養一批新時代下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雙高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羅明鳳.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重要作用與策略分析[J].文存閱刊,2018(14):63-63.
[2]雍朝燕.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重要作用與策略分析[J].數碼設計,2017,v.6(10):270.
[3]王麗杰.讓歡樂充盈體育課堂——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趣味性教學[J].新校園(中旬),2016(11).
[4]劉海.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3):176-177.
[5]顧維紅.趣味性教學在小學體育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