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淳
摘要:本文以大學體育作為論述的論述和分析對象,結合當下的大學體育課和大學生的運動情況,建議大學體育老師們不斷地改變自身的教學形態,從而能夠使得自身的課程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加熱愛大學體育課,能夠真正將大學體育課作為自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不斷地通過運動不斷地鍛煉自身的機體,使得自己能夠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作為學習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方式;學習狀態
對于熱愛學術、熱愛自由的大學生而言,很多人對于運動感到不以為意,大學時期的體育課對于他們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吸引力,在大學體育課上更多地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然而對于學生們而言,不僅僅要學好文化課知識,同時也要有著強健的體魄,從而能夠使得自己具備艱苦奮斗的“資本”。老師們應該充分做到以學生為本,真正幫助學生們愛上體育課,能夠不斷轉換自己的學習態度,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熱愛運動的學生。
一、當下的大學體育課教學現狀
(一)大學生缺乏運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值得學生們和老師們認真思量。然而在當下的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著的核心問題便是大學生們缺失運動興趣,長期棲身于書齋之中,使得自己的身體機能日益萎頓,這對于這些大學生們而言是一件極其不利的事情[1]。
(二)老師的教學創新不足
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作為一個優秀的大學體育老師應該懂得不斷地豐富、發展、創新自身的教學體系,從而能夠使得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要,從而使得大學體育課生機無限。然而就當下的問題分析的話,老師們存在著的突出問題便是缺少教學創新力,由于創新力嚴重不足,導致大學體育課日益萎頓,甚至成為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三)大學體育課亟待調整
因為大學體育課本身很難吸引大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因為時代和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因此結合現實不斷地對大學體育課加以創新和發展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老師們不應該成為一個固步自封、僵化自守的教育者,而是應該成為一個懂得創新與發展的老師[2]。創新與發展自身的教學理念才是一個有才能有魄力的老師應該做到的事情。老師們應該真正成為一個以學生為本的人,從而能夠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才能夠使得學生產生對體育課的無盡樂趣。
二、如何改變教學形態使大學生愛上體育課
(一)創新教師們的教學方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個優秀的大學體育老師,應該懂得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方法的極端重要性。如果老師們缺乏創新力和開拓力的話,就會使得自身的教學體系日益萎靡。在當今的大學體育課中,老師們應該結合學生們的真切學習需求,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我的教學手段,同時也能夠結合當下的日新月異的多媒體技術,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日益感到運動本身的樂趣和可貴。例如老師們在教授學生們籃球技術的時候,可以結合視頻影像資料,使得學生們能夠真真切切地懂得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技術動作,從而能夠使得自己不僅知其然更能夠知其所以然,由此成為一個在體育課上的運動健兒。
(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本文已經分析過,對于大學生而言,興趣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唯有學生們能夠不斷地增加自身對于運動的興趣,才能夠真正激發自身的學習潛能,使得自己的運動能力得到不斷地發展和提升。老師們應該在平日的教學中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將趣味教學法適當地引入到大學體育課上,使得平日被圍困在書齋的學生們能夠真正放飛自我,感受到運動的暢快與激情。例如老師們可以將一些趣味接力賽、兩人三腳跑等運動傳授給學生們,使得學生們能夠真正“玩”在其中,再也不對體育運動感到畏難,而是張開雙臂予以迎接。
(三)提出適宜學生的授課內容
老師們在平日的教學中,一定要懂得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需求和實際能力開展相應的教學課程,簡而言之,就是要使得學生們能夠完成老師們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只有學生們能夠完成自我的目標,才能夠使得學生們的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才能夠使得學生們的運動能力不斷地得到提升[3]。有很多運動項目是學生們難以完成的,諸如標槍、撐桿跳等等,老師們把難度太大的體育項目引入到大學體育課上也是不智之舉。因此應該使得學生們在運動的過程中,既能夠提升興趣,又能夠完成任務。
(四)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
任何一個好的體育老師都是以學生們為本位的,只有老師們能真正以學生為本,才能夠使得學生們真正克服自己對于運動的畏難心理,使得自己得到發展、得到進步、得到開拓。老師們應該時時刻刻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們的角度上制定自己的課程。
三、結束語
本文以大學體育課作為主要的論述和分析對象,結合當下的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建議老師們能不斷地豐富、發展、完善自己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在日常的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位,能夠不斷地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能夠使得每一個大學生都真真正正地愛上體育,使得運動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才能夠幫助學生們克服對于體育的畏難心理,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彭恩.高校體育教學多元化教學方法初探[J].運動,2017:76+26.
[2]趙平花.體質健康視角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3):88+114.
[3]張國兵.體育教學的空間概念以及重構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03):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