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
摘要:精準扶貧方略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打響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部署和模式創新,其理念就是要瞄準扶貧對象,通過精確幫扶、精準施策、精細管理,使更多的貧困人口最盡快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本文基于筆者的實際調研情況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就如何提高精準扶貧工作實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問題;實效性
一、精準扶貧工作的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1.貧困人口分布呈現分散性特征。當前,我國貧困人口分布呈現點、線、片共存態勢,絕對貧困人口比較分散,還存在一些特殊困難地區。這些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其致貧原因大都地處偏遠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沒有集體經濟或非農產業。這些地區發展明顯滯后于其他地區,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2.貧困家庭脫貧后返貧現象多發。由于貧困家庭經濟基礎差,家庭收入穩定性差,持續發展和抗風險能力較弱,常常因為遭受某些無法預見的變故再次返貧,導致無法實現穩定脫貧。根據調查,大約52.2%的貧困家庭未能實現穩定脫貧,當這些家庭初步實現脫貧以后,時常會因一些現實情況的影響。如病痛、上學、自然災害等,再次出現返貧情況,成為最底層收入者。
3.某些貧困地區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有的存在“等”的心理,某些貧困群眾缺乏興業致富信心,內心深處存在著等待政府幫助解決貧困問題,實現脫貧目標的等待心理。有的存在“靠”想法,某些群眾坐吃山空,不去做脫貧謀劃,缺少發展良策,寄希望于當地黨和政府出臺扶貧政策,總是存在靠人“扶上馬”的想法。有的存在“要”的心態,某些群眾思想動機不夠端正,往往曲解黨委政府的扶貧政策,錯把扶貧當“福利”,要求政府長期進行幫扶,來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
4.扶貧工作社會參與度還不高。有的扶貧工作幫扶單位參與意識相對薄弱,尚未意識到扶貧工作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甚至會錯誤認為社會扶貧就是公益的一種形式,始終把握不好扶貧工作本質,不注重向農戶等領域發展投入更多幫助,最終影響到了扶貧工作開展效果。
二、提高精準扶貧工作實效性策略
(一)強化思想認識,把精準扶貧工作放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去落實執行
只有先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才能使精準扶貧工作得到重視、付出行動、收到實效。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深入學習領會中央關于精準扶貧的新論斷、新思想、新觀點,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新經驗、新做法,樹立戰略思想和全局意識,明確形勢和任務,樹立科學、精準扶貧思想,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強對本地精準扶貧工作的正確分析和科學謀劃,樹立問題導向,科學制定方案,精心制定計劃,整合多方力量,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常態工作抓好落實。
(二)補齊政策短板,使精準扶貧工作以完善的政策保障得到落實執行
要制定好基礎數據庫的完善更新制度,隨時更新、準確無誤并及時公布,能通過大數據的統計分析為實施精準扶貧提供信息參考;要不斷完善專項扶貧政策,使其更加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符合當地工作實際,使更多的貧困對象享受到應有的扶貧幫助;要完善扶貧部門的責任和管理辦法,明確扶貧工作指標,促使其向扶貧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要完善社會資本投入政策,通過互利共贏原則,支持和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來,形成精準扶貧工作合力。
(三)建立精準的扶貧管理機制
對于扶貧的整體過程建立有效管理機制,加大對管理中的人為阻礙因素控制。政府部門對于資金的下發要建立抽查制度,派專員定期進行匿名抽查。使扶貧基層管理者的腐敗現象得到解決,對于精準扶貧執行者的執行成果進行管理。對于其中管理成果顯著的執行者,將其成果計入考核,使精準扶貧與其升值、評級掛鉤。激發政策執行者對于精準扶貧的幫扶熱情,使真正的貧困戶得到全面的幫助。同時在具體工作中,對地方脫貧良好的基層管理者進行典范樹立,使更多的基層管理者可以加入到對精準扶貧管理工作。使各個基層精準扶貧管理者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氛圍,這也有利于精準扶貧項目的落實。
(四)完善公共服務建設
完善公共服務機構,主要包括文化、教育、衛生、農林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務。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設的需要在農村地區也表現的更為迫切,由于基本生存問題的解決,人們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在這個時間里,人們需要有符合社會主流的生活追求才能有效地保證生活的充實和社會的穩定,通過挖掘民間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衛生、教育、農技工作者等在內的公共服務專業人才奇缺,人才問題已成為農村公共服務發展的短腿。
(五)確保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更加安全高效
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是制約扶貧成效的關鍵因素,當前“蠅貪”依然存在,啃食扶貧領域資金的現象尚未杜絕,基層扶貧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待提高,而且資金使用體現著國家、社會和農民之間的正式關系的微妙變化。要建立更為嚴格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和公示制度,保證政策資金“扶到真貧”“用到實處”。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縣級政府在申報扶貧資金的時候會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再結合自身的實際,將所需的扶貧資金申報項目分類申報,各地方的經濟發展的側重點不同,根據各地區的實際申請資金有利于實現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在與兄弟縣市扶貧工作者交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對于扶貧資金,加大使用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按照國家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的規定,許多資金的使用受到極大的限制,部分資金閑置造成滯留,部分資金不足造成發展困難,基層工作者面對這一問題自主性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在資金使用上,為保證精準扶貧的實現,要基于地方充分的自主裁量權,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分配資金的使用權。
三、結束語
精準扶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對基層的管理者要加大管理力度,利用多種管理方式,激發精準扶貧工作熱情。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對貧困戶的評估要借助第三方力量,杜絕基層管理中的不正之風,使基層一線精準扶貧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進行,使精準扶貧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貧困群體,使社會經濟能夠持續、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瑜,王歡.關于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9(24)
[2]謝爽,唐冰開.政策執行與農村精準扶貧的實踐邏輯[J].包裝世界,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