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鋒
【摘? ? 要】語文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是學生的知識傳播、思想認識提高、情感內涵豐富的教育性學科。小學語文教育應當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較為深刻的概念認知,即語文是什么,可以幫助學生知道什么和做什么;要對小學生富含啟蒙意義,即讓小學生在內心里認可語文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借助語文去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對小學生有現實的教學意義,即古為今用,讓小學生能夠將所學的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效率?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61
小學語文的學習對小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其中包含對于字詞句的認知和理解,能夠幫助小學生可以通過日常的人際交流和與他人溝通來實現或達到自己的目的;還有對小學生詩詞歌賦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啟蒙,能夠讓小學生內心深處對文化、對祖國產生深深的孺慕和敬佩,在小學生的情感教育里完成了“家國”這一部分的情感認知和體驗;還有成語、現代詩歌、散文、敘事等多種語文的寫作體裁,可以讓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各種各樣的事物和東西,這也正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的緣由。
一、教師要讓學生的學習觀念有所改變,讓學生對學習的認知更加全面和立體
思想是行動的先鋒,教師想要讓學生能夠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并且還能得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有效性,就必須先從思想認識上解放學生古老的、守舊的、固執的想法和學習觀念。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教師“變被動為主動”。身為教師,特別是小學階段,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權威性和威嚴是巨大的,所以很多決定和事情由教師或班主任在班上公開宣布,小學生的質疑聲音會更小和更少。
教師要主動地給學生們宣傳這樣一種觀念,即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符合并且有益于我們的身心的健康發展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學生接觸到這樣的概念認知后,學生會更加愿意去主動地嘗試接觸和接受語文這個學科,并且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表現很積極,班上的氛圍很活躍,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天性中就包含著對快樂的追求和對學習的好奇與懵懂。教師在給學生灌輸了這樣的一個觀念之后,緊接著教師要注意用合適、熱情的語言去授課,讓學生能夠對學習這件事的態度上有積極的改變。比如,通過鼓勵小學生提前預習新課所學的知識,肯定和表揚課后主動復習和做筆記的學生等方式,其他小學生就會去模仿這部分受到教師肯定和贊許的群體的行為表現,進而自己也能夠做到自主地學習了。有了在學習觀念上的轉變,才能進一步影響小學生們在行動上能夠跟上新課改的步伐。
二、教師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手段,形成自己特色的風格教學,吸引學生學習
在學生的學習觀念得到積極的轉變之后,教師也要時刻提醒自己通過不間斷地學習來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隨著新課改背景的更新和新的、更高要求的教育目標的出現,教師也要學著嘗試改變、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措施,學習優秀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努力實踐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和技術,大膽開拓屬于自己的特色教學風格,教師才能真正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比如,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來輔助自身的教學,讓一些抽象和復雜的概念或新詞的講解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在《雪地里的小畫家》的課文學習中,教師如果利用視音頻支持的播放技術來播放一個與課文相匹配的動畫,小學生的注意力將會更加集中,小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熱情也變得更加高漲,班上的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小學生對于本篇課文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和牢固,通過對于不同動物在雪地上留下各不一樣而又各有特色的腳印的認識,小學生對于不同動物的腳的特點也能夠進行區分,達到了讓小學生認識不同小動物的教學目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教學設計的精心研究,學習對課堂的教學活動有所更新和創意的改變。
比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課堂上的“角色扮演”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們通過自愿報名來商定角色和任務,再讓學生通過課后的預習和交流去熟悉各自的臺詞、動作和表演,最后在課堂上的正式演出,教師應該注意在活動進行中的秩序維持、學生反饋和做出肯定的評價。這樣成功的一次活動經歷會更有吸引力,吸引下一次更多學生的報名和主動參與活動,下一次的活動也會在教師的指導建議和學生們的齊心協力之下更加完善和成功。想要形成教師獨有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化的教學,教師必須要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還要有相應的教與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儲備和精深專門的研究,還要有高深的職業素養和師德修養。總而言之,好的教師,不僅應該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才行。
三、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評價方式著手,去主動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更貼近學生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變,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驗和測試的方式理應也有所改變,才能與之相適應,不然所謂的“新課改”只能化為一紙空談。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比如考試的分數、平時的測驗、作業的提交和完成情況、課堂的表現和隨機的提問等,還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主動地探索和獨立的思考,只有將所教所學的知識完全消化和吸收成為學生自己大腦里的知識之后,才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同樣的,還有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與使用,教師在學生主動咨詢的時候要及時地給學生好的建議,在學生尚未對學習方法有較為全面的認知的時候,教師要記得提醒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簡要介紹幾種常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了解更多的基礎上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和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后續階段的繼續學習也是有利無害的。教師的評價方式做出相應的改變,不僅是應和了課堂教學的“新課改”,還更加貼近了現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和現狀。對于學生的評價采取更加多樣的方式,教師對于學生的認識就會更加全面,對于學生的形象建構就會更加豐滿和立體,以此為根據,教師才能更加順利地因材施教的教學和開展專業的指導。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想要做到有效甚至高效的語文教學,不管是小學階段,還是其他教育時期也好,教師要做的始終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地考慮教學,多角度地去看待問題,全方位地去嘗試解決問題,最后才能有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僅僅只是筆者我一個人的看法,希望會有所幫助。